桥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1.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活动期或化脓性角膜感染,药物治疗无效,不得不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者。2.角膜大穿孔或角膜瘘者,术前无前房者。3.大泡性角膜病变及内皮功能不良造成的一些植床比植片明显厚的病例,可减少植片后膜,虹膜或玻璃体与植片粘连的并发症,提高植片的透明率。

  • 就诊科室:眼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角膜炎
适应症

1.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活动期或化脓性角膜感染,药物治疗无效,不得不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者。

2.角膜大穿孔或角膜瘘者,术前无前房者。

3.大泡性角膜病变及内皮功能不良造成的一些植床比植片明显厚的病例,可减少植片后膜,虹膜或玻璃体与植片粘连的并发症,提高植片的透明率。

禁忌症

1.青光眼:如果术前检查确诊患者有青光眼存在,必须经药物、激光或抗青光眼手术有效地控制服压后,方可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2.干眼症:结、角膜的实质性干燥会使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愈合困难,进而导致植片混浊。因此,对于眼症患者,须重建眼表和泪液分泌>10mm/5min后才能进行手术。

3.眼内活动性炎症:如葡萄膜炎、化脓性眼内炎等不宜手术。如果因角膜穿通伤形成化脓性眼内炎,角膜透明度不够,可以行穿透性移植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4.麻痹性角膜炎:该病因角膜营养障碍致角膜混浊、在原发病治愈之前不宜手术。

5.视网膜和视路功能障碍:弱视、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或视路的其他损害以增视为目的的患者不宜手术。如果是出美容的要求可以考虑行美容性角膜移植术。

6.附属器化脓性炎症:如慢性泪囊炎、溃疡性险缘炎等,要待化脓性感染治愈后再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7.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眼科手术: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成糖尿病患者、应在得到内科有效治疗后、再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8.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不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9.独眼视力>0.2者。

术前准备

1.病人术前1~2天0.3%氟哌酸眼液滴眼。

2.术前夜0.25%依色林眼膏包眼,或术前1小时1%匹罗卡品眼水滴眼2次。

3.感染性角膜病作病原学检查(涂片检菌+培养)。

4.化学烧伤查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

5.穿通伤做b超或x线摄片。

6.术前1小时服醋氮酰胺0.5g和安定5mg,小儿20%甘露醇(4ml/kg)静脉滴注。

手术步骤

1.取移植片,一般不小于7mm,因为7mm的植片常常有1mm的环形混浊带。

2.制移植孔略大于角膜病灶深达角膜厚度3/4(近后弹力层)的板层植床。以较前植孔径小1~2mm的环钻,在此板层植床中央,钻透板层,或只钻透一部分,采用角膜剪完成。

3.10-0尼龙线连续或间断缝合。

术后饮食

适宜饮食:

1、宜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术后护理

1、处理原则包括促使愈合、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视力恢复。

2、术后主要关心的内容:

(1)近期(术后两周内)有创口的光整性、粘连、感染(眼内炎)、眼内压、上皮愈合、炎症及疾病复发(真菌或细菌感染)等。

(2)中期(术后2周至6周)包括感染(缝线)、眼内压、上皮完整性、炎症、排斥反应(高度危险期)、黄斑囊样水肿、疾病复发及视力恢复(包括散光)等内容。

(3)长期(6月以上)主要关心感染、眼内压、排斥反应(中等度危险期6月~2年,低度危险期一无限远)、视力恢复(包括散光)、黄班囊样水肿、拆线以及疾病复发(如营养障碍等)等内容。

注意事项

一、术前充分软化眼球(如术前眼压降不下来,宁愿改日再做也不应强行手术)。

二、如无禁忌应充分缩瞳,以防损伤晶状体,同时防止虹膜前粘。

三、植孔、植片应以角膜的光学中心为圆形,避免术后散光及弦光。

四、植片大小

①植片的大小一般应根据角膜病变情况而定,光学性PK常选择7.8—8mm的移植片。小于6mm的植片容易引起光学区扭曲,引起高度散光,而且小植片的内皮细胞总数较少,容易导致术后的功能失代偿。大于8mm植片则显著地增加了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也容易发生周边虹膜粘连及继发性青光眼。

②圆锥角膜或内皮营养不良的植片应稍大一些,因圆锥角膜用稍大的植孔及植片可有效地恢复眼球的正常眼铀长度,以矫正轴性近视。对内皮营养不良的患者,较大植片可提供更多的健康内皮细胞。

②无晶体眼的植片直径应大于植孔0.5mm左右,以减少术后远视度数,或采用新生儿角膜作供体(新生儿角膜屈光力高达53—56D),可补偿晶状体的屈光力,术后获良好的裸眼视力。

五、植片与植孔匹配的问题:

①如植片是从保存的尸眼上皮面直接钻取,所需植片的直径<7mm时,植片可以和植孔等大直径;如果植片直径>8mm,应略大于植孔0.2mm。

②如植片是从保存角膜片的内皮面钻切获取,植片直径原则上必须大于植孔,如植孔直径为7mm,则植片应为7.2mm;如植孔为8mm,植片应为8.5mm。植片每增加0.25mm平均产生2.2D左右近视。

六、瞳孔管制(pupil managements)

术后是否散瞳,要根据有无前房反应及有无人工晶体植入来决定。

1.如果术后前房没有明显炎症反应,原则上不用散瞳剂。

2.如有轻度反应,可选用短效、温和的散瞳剂(如后马托品、复方托品酰胺等)或不散瞳。

3.如前房炎症反应较重,或有较多渗出,应选用长效、强力散瞳剂(如阿托品)。同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合剂。

4.如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前房反应轻者,可按单纯PK术后反应轻处理;反应重或有大量渗出者,先使用温和散瞳剂,如不能奏效再改用强力散瞳剂。

5.圆锥角膜患者术中、术后应尽量避免使用阿托品和其它较强的散瞳剂。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