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眼睑痉挛之肌切除术

特发性睑痉挛是眼睑轮匝肌及鼻眉间的降眉肌及皱眉肌非随意性的挛缩,致病人不能睁眼,形成功能性失明。

由于特发性睑痉挛的发病机制至今不详,故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从眶周外部减轻或消除肌肉挛缩,解除因紧闭双睑所致的功能性失明,恢复视力。但其效果也不是绝对可靠的。

手术治疗方法有两种:①有选择地切除面神经分支的颞支、颧支,降低其支配的眼睑及眉毛肌的挛缩。由于不良反应严重,如麻痹性睑外翻、眉毛下垂、流泪等,并有50%的复发率,已不被临床采用。②次全切除眼睑轮匝肌及眉肌,此法不良反应轻,复发率低,临床多用。

  • 就诊科室:眼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术前准备

剃去头发,肥皂水刷洗头皮,洗净整个面部、双耳。预防性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的静脉滴注(术前1d),有助于减轻术后肿胀及伤口感染的发生。

手术步骤

1.第一步骤 降眉肌、皱眉肌、眶部轮匝肌的切除。

(1)画出头皮切口及中线标记,双外耳道用湿棉球拧干填塞,预防血液流入引起短期听力障碍。手术野头巾式缝合于预定切口之后。

(2)切口两侧至耳根下,正中至发缘线后3cm。

(3)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术者及助手用手压迫止血,并在伤口两侧缘上Dandy止血夹以锐及钝性剥离制成冠状瓣。

(4)暴露双眶上缘及外侧颧突骨膜,内侧至眉间区鼻骨上面。眶隔不要打开。

(5)用Bovie电凝器分割切断降眉肌、皱眉肌及眶部轮匝肌。

(6)头皮及帽状腱膜分层缝合。头皮做数个垂直切口,以助估计头皮切除的数量。头皮下置引流管预防血肿、血清肿形成。

2.第二步骤 上睑轮匝肌的切除。

(1)睫毛上8~10mm做睑成形切口,锐性分离(向上、向下)其下的轮匝肌,该肌纤维直接位于皮下的不动。

(2)向上分割与眉间及眉毛肌切除的空隙相接,向下睑板前3mm轮匝肌(近睫毛处)完整地保留,以提供术后闭眼之用。余眶隔前及睑板前轮匝肌全部切除。

(3)完成止血后,皮肤间断(带睑板)缝合,结扎不要太紧。

3.第三步骤 下睑轮匝肌的切除。

(1)4-0丝线牵引下睑缘以助分割。

(2)做下睑成形术切口,略向外越过眶缘及颧弓,向下撕起皮瓣。

(3)所有眶部、眶隔前轮匝肌全切除,只保留睑板前3mm轮匝肌,提供闭睑时用。不要打开眶隔。7-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不要切除,预防术后收缩发生下睑外翻。

术后护理

1、疏松敷料置于前额及头皮,用最小压力在双颞浅动脉区。为了术后观察,包扎时眼眶部应外露。

2、床头抬高20°,减轻组织水肿,间歇放冰袋于眼睑上(术后48h内)。

3、注意冠状皮瓣下血肿,引流条放1~2d取出。

4、每天抗生素眼膏涂结膜囊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酸酸钙10ml加维生素C 1g,1/d,术后48h每日肌注止血敏250mg,抗生素静脉滴注7d。

5、术后12~14d拆线。

注意事项

1、头皮切口与毛囊成斜面或线状,使术后秃头到最低程度。

2、侧面不切开颞筋膜,特别小心保护双侧颞浅动脉。它就在颞浅筋膜中,以保持术后冠状瓣的供血。

3、术中眶上、滑车上神经、血管受损不可避免,术后头顶部皮肤感觉麻痹,随时间有改善但无法完全恢复。

4、术中用细针状Bovie电凝器,既可切割又可止血。但皮肤不要过多电凝,以免坏死。

5、扩大手术野向外侧放置拉钩,用力要适当,避免损伤面神经分支。若切断该神经分支则术后出现眉毛下垂,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6、眼睑皮肤尽量不切除,除非特别过多,预防伤口收缩后产生睑外翻。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