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用于嚼肌下间隙脓肿的治疗。 嚼肌下间隙位于嚼肌与下颌骨升支外侧骨板之间。此间隙向前与颊间隙相通,后方为腮腺深部所包绕,向上通过乙状切迹、颧弓下进入颞下间隙及颞浅间隙。

此间隙上界是颧弓下缘;下界为下颌骨的下缘,前界为嚼肌与下颌升支的前缘;后界为下颌升支的后缘,内界是下颌升支外侧骨板。嚼肌浅层由深层向浅层分别是腮腺及包绕的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感染来源有以下三个途径:

1.牙源性感染 主要来自下颌第3磨牙的冠周炎或冠周脓肿,其次是下颌磨牙的尖周炎。

2.来自下颌升支部的骨髓炎。

3.由其他间隙感染扩展而来。

  • 就诊科室:口腔科
  • 手术方式:其他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800-2000元
治疗疾病:
腮腺隙感染
适应症

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黏膜肿胀明显,有波动感者。

禁忌症

全身衰竭的病人应先纠正全身情况后或纠正全身情况的同时切开引流。

术前准备

1.确诊:由于脓肿位置在嚼肌深面,部位较深,临床上不易查到凹陷性水肿和波动。常用B超或穿刺抽脓来确诊。

2.术前应用抗生素:由于嚼肌下间隙感染切开引流创伤较大,术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向全身扩散,所以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更有必要。同时加用抗厌氧菌的药物。

3.术前应作各项常规检查。

4.局部常规备皮:因为感染部位较深,切开引流术要经多层组织,不能因手术野消毒不严而污染伤口。

手术步骤

1.切口

在下颌角下1.5~2.0cm处,作与下颌角平行的弧形切口,长约5cm。

2.进入脓腔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在颈深筋膜浅层深面将皮瓣向上分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显露不理想亦可将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切断、结扎。随即显露下颌角下缘与嚼肌的部分附丽,而后切断嚼肌和骨膜,用弯血管钳紧贴骨面探入脓腔,并向多个方向探入,以利于充分引流,取脓汁培养,放置引流条。第一次放香烟引流条或凡士林纱布引流条为好,这样可以减少肌肉断端和各层组织创面渗血。在引流条两侧伤口可稍加缝合。

术后护理

嚼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2.按时换药。

3.处理病源牙。

4.及时刮治下颌骨升支外侧骨板的病灶。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