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皮瓣是蒂在中线的大型旋转皮瓣,是修复面颊部、腮腺区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皮瓣。颈胸皮瓣的上缘是设计在缺损区的下缘,向后延伸到耳后区的发际平面;后缘是自耳后发际向下,沿颈部发际和斜方肌前缘2cm,与斜方肌前缘平行,越过肩部的肩峰锁骨点后面,沿胸大肌外侧缘走行;皮瓣下缘位于第三肋间并与锁骨平行;皮瓣的蒂部则位于颈部和胸部的中线区。
颈胸皮瓣是一种邻近组织旋转皮瓣。它的蒂部宽大,皮瓣成活率较高,安全可靠,不需要作皮瓣延迟术。皮瓣颜色、形态与面颊部和谐,术后瘢痕不明显。但是,由于蒂部宽大,旋转范围受到一定影响。
颈胸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适用于面颊、腮腺区瘢痕或肿瘤切除后大范围的皮肤缺损。
对于肿瘤切除不彻底,或局部明显感染,或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应作为相对的禁忌证。
1、保持缺损区和颈胸部皮肤的干燥、清洁。
2、颈胸部炎症要治愈后2周以上,方可考虑手术。
3、测量缺损范围和大小,设计皮瓣的部位、范围、大小和旋转方向。
1、根据术前测量缺损区范围、大小,设计并描画出颈胸皮瓣的部位、范围。在颈胸皮瓣下注射含1∶500000至1∶800000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或0.25%的普鲁卡因,以减少手术中出血。
2、沿切口线切除肿瘤,修整缺损区边缘,切开颈胸皮瓣的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在皮下组织深面或颈阔肌深面(胸部在胸大肌肌膜上)翻起皮瓣蒂部到达颈近中线部。
3、旋转颈胸皮瓣到达被修复区,并作分层间断缝合。修整旋转皮瓣蒂部出现的“猫耳朵”,供皮区作一期缝合或游离断层皮片移植。皮瓣下放置负压引流。
皮瓣顶端发生坏死。预防的办法是在缝合前观察皮瓣顶端颜色的改变,如果苍白、发绀短时间内不能改善,表示顶端部分供血不足,应及时切除这一部分皮肤、而后游离皮瓣基部,向上缝合颜色正常的皮瓣。
颈胸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注意观察皮瓣颜色和温度变化。
2、术后应用止血药和血管扩张药物。
3、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术后48h拔负压引流管。拔除引流后,适当加压包扎。
4、术后5~7d拆除缝线。
1、切取皮瓣时,要掌握好皮瓣的层次和翻瓣平面。
2、皮瓣要充分游离,但蒂部不要超过颈、胸部正中线。
3、术中止血要彻底,皮瓣缝合后,要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4、缝合要稳固、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