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牵引成骨下颌骨前移术用于颅颌面骨牵引延长。
1、(上、下)牙弓狭窄-牙列拥挤(不拔牙的正畸前治疗)。
2、小颌畸形(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第2鳃弓综合征、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或半侧颜面萎缩。
4、偏颌畸形。
5、上颌后缩畸形、腭裂引起的面中部发育不足。
6、颌间距离过低。
7、牙槽嵴过低或缺损。
8、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
9、骨不连。
10、颌骨缺损。
11、先天性颅面畸形,如Crouzen、Robin、Treacher-Collins等综合征。
12、颅骨缺损。
1、颌骨骨髓炎。
2、严重颌骨骨质疏松症。
3、血液系统疾病。
1、照相 标准正侧位、牙列及咬关系。
2、X线片 治疗计划必须采用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如标准正侧位头影测量片、全口曲面断层片,颏顶位片,必要时加照设计截骨线区的牙片,以取得精确的牵引器放置方向。
3、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分析。
4、根据剪纸外科和模型外科设计截骨线、牵引方向,模拟牵引器安置手术。
5、牙齿洁治。
6、适当的术前去补偿正畸治疗。
7、牵引术中辅助性正畸治疗计划,提出解决开和调整咬的方案等。
8、颞下颌关节评价。
9、口腔清洁、口周备皮。颅面外科需做头皮准备。
1、切口
沿口腔内下颌升支前缘或外斜嵴切开黏膜、黏膜下组织,切口下端斜向外下方达第1磨牙远中外侧前庭沟底深达骨面,用骨膜剥离器暴露下颌升支颊侧骨板和牙槽嵴,但要最小限度地剥离骨膜、肌肉和软组织,以保护血运。
2、环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骨切开术
用一把下颌骨下缘拉钩暴露第2、3磨牙对应的下颌骨下缘,在第3磨牙区用来复锯由下向上截开下颌骨下缘至距下牙槽神经管3mm处;再由外向内截开颊侧皮质骨板;最后由上而下截开牙槽嵴至距下牙槽神经管3mm处。舌侧皮质骨切开时,应将一骨膜剥离器置于舌侧黏骨膜下保护舌神经。
3、安置牵引器
根据术前设计,牵引器必须平行于咬平面以防止发生前牙开;建议使用双皮质骨螺钉固定牵引器,螺钉的位置至少要离截骨线5mm,并避开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因两下颌角间横径比尖牙间横径宽,应将牵引器的前翼弯成台阶状以补偿前后方向的差异;根据牛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防止任何对TMJ的不良载荷,牵引期间,应在两侧施行Ⅱ类弹性牵引,以拮抗不良作用力。
4、完成骨切开
可以先将牵引器旋开1~2mm,然后用一把薄骨刀自牙槽嵴截骨线向下震开下牙槽神经管周围骨质。完成骨切开后,再将牵引器旋紧。
由于在截骨线上预先加载了张应力,骨质劈裂线很容易到达牙槽嵴顶而不穿破牙龈组织,此时再将牵引器反向旋进2mm,使截骨线靠拢,如此将有利于骨痂形成。
5、缝合伤口
应尽可能将牵引器的连接体和加力端暴露于口腔内,褥式加间断缝合伤口,严密包绕牵引器各固定翼。当使用牙-骨联合支抗的牵引器时,可用自凝塑胶将牙支抗端的结扎钢丝与牙齿固定到一起,以防止钢丝松脱。
6、加力
一般间歇7d开始加力,达到设计的延长距离后,维持到牵引间隙内骨性愈合。维持期内需要正畸医生监视、调整咬关系,完善正畸治疗。
在下颌骨体部施行DO时同样要保护好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尽量避免截骨线上牙根暴露。
1、下颌骨体部手术在截骨线处尽量保留骨膜附丽。
2、先做环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骨切开术,再用薄骨刀凿断牙槽突骨质,避免骨刀穿破舌侧牙龈和黏膜,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3、做下颌骨前徙时,牵引器螺杆应与牙列咬平面平行,以防止发生前牙开。
4、做下颌骨双侧前徙时,两个牵引器的螺杆应相互平行。
5、牵引器的固定翼应尽量用双皮质螺钉固定,避免骨段移动时向舌侧倾斜的倾向,并避免损伤牙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