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侧切开术

鼻侧切开术是从鼻外途径来处理鼻腔、鼻窦较广泛的病变。手术时向上可达额窦、筛窦,向下可达鼻腔鼻窦底壁,内侧可处理鼻中隔上的病变,向外可处理上颌窦内的病灶,向后可达蝶窦,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手术之一。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不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 疼痛程度:无痛
  • 是否传染:非传染
最佳时间:符合手术指征立即手术
术后恢复:定期复查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鼻骨瘤 鼻血管瘤
适应症

1.鼻腔内较大的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纤维瘤、血管瘤和骨瘤等。

2.筛窦、上颌窦和蝶窦内比较大的良性肿瘤,经鼻内途径不能彻底切除时。

3.鼻腔筛窦恶性肿瘤或泪囊癌侵及筛窦时。

4.主要向鼻腔扩展的鼻咽部肿瘤,经硬腭摘除有困难者。

禁忌症

1.上呼吸道有急性感染时。

2.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全者。

最佳时间

需要尽早做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术前摄鼻窦片,或体层摄片,或鼻窦ct检查,充分了解肿瘤的原发部位,侵蚀的范围、制定手术方案。

2.按全身麻醉准备,术前应遵内科医嘱予以治疗。

3.备血。

4.清洁皮肤,修剪鼻毛。

术前注意

手术前进行全面体检,做肝肾功能、胸透、血像检查及鼻腔新生物病理检查。

 

手术步骤

1.切口于内眦内侧稍上方处,约5mm开始沿鼻旁切开皮肤,绕过鼻翼至鼻小柱,切达骨质。

2.暴露鼻腔沿骨膜下剥离,暴露鼻骨,上颌骨额突及梨状孔周围的骨质。用剥离器剥离鼻骨下缘,沿梨状孔边缘使鼻腔外侧壁的软组织与骨质分开,用咬骨钳咬去鼻骨至内眦水平线,扩大梨状孔边缘,切开鼻腔外侧壁粘膜暴露鼻腔和肿瘤。

3.探查上颌窦凿开上颌窦前壁,探查上颌窦内病变。将上颌骨额突处凿断。在鼻底水平凿断梨状孔外缘骨质,然后,将肿瘤连同鼻腔外侧壁一半切除。

4.探查筛窦切除鼻腔外侧壁上部及中鼻甲,进入筛窦,若有肿瘤,切除肿瘤并将前、后组筛窦开放。必要时,开放蝶窦。

5.清理术腔术腔内的病变彻底清除后将创面予以电灼,随后覆盖凡士林纱布,堵塞碘仿纱条后缝合切口并加压包扎。

并发症

术后鼻侧留有线状切口疤痕,主要并发症有术腔感染、出血、脑脊液鼻漏等。

后遗症

术后若发现鼻内有清水状液体流出,应考虑脑脊液鼻漏,应收集滴出液作生化测定,明确诊断,酌情处理。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术后护理

1.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鼻内堵塞的纱条于48~72h后逐渐抽除,约5~7d拆线。

3.术后若发现鼻内有清水状液体流出,应考虑脑脊液鼻漏,应收集滴出液作生化测定,明确诊断,酌情处理。

注意事项

1.手术前,眼内应涂布眼膏,缝合眼睑,避免损伤角膜。

2.在清理鼻顶病变时,操作宜轻,以免损伤筛板并发脑脊液鼻漏。如发生脑脊液漏出时,应予修补。

3.如果肿瘤已穿入眼眶并与眶骨膜粘连者,在鼻侧切开的同时需将眶内容一并剜出。

4.如果病变组织极易出血,估计术中出血较多时,可结扎同侧的颈外动脉,以减少出血。

手术影响

鼻侧切开术适用于所有鼻腔内良性及恶性肿瘤,手术视野清楚,可以去除所有鼻腔外侧壁及鼻中隔,根据需要如肿瘤较大切口可向上延至眉弓内端,向下经鼻孔下转向内方,在鼻前庭边缘切开鼻孔。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