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而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在临床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采用粘膜下中膈矫正术可纠正此类病症。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微创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不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鼻中隔偏曲 创伤性鼻出血
适应症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出血不仅适用于青、中年人,对老年人也是安全有效的。

术前准备

入院后,有出血者立即行鼻腔填塞或取出填塞物重新填塞,均采用技巧性填塞。如为棘突,填塞时应从其上下方并呈弧形绕过其后方将凡士林油纱条填入,以棘突为中心上下前后压迫止血;若为嵴,可改为从顶到嵴、从底到嵴的双层填塞。如前鼻孔填塞效果不佳,可改行后鼻孔填塞。已行鼻腔填塞者,48~72h取出凡士林纱条,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止血剂。重度贫血者输血。对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者,均作相应的内科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撤出凡士林油纱条后行鼻中隔矫正术。

手术步骤

手术在局麻或强化局麻下进行。对老年患者及合并有高血压和(或)心脏病的患者,常规进行心电监护。

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包头、铺巾。以含有1%的卡因和1%麻黄素的棉片置双侧鼻腔进行黏膜表面麻醉。以含有1‰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在中隔黏膜下行局部浸润麻醉。在鼻中隔左侧前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后方约0.5cm行“L”形切口,上自鼻腔顶部,下转至鼻腔底,一次性切透中隔左侧黏膜、软骨至对侧黏软骨膜下,分离双侧黏软骨膜和黏骨膜,其范围以略超过偏曲的骨嵴(或棘)为宜,切除偏曲的软骨,咬除骨嵴(或棘)。止血后,对合复位双侧中隔组织使之处于正中位,缝合黏膜切口,以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双侧鼻腔。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止血剂应用,鼻腔填塞物于术后48~72h取出,5~7d拆线。中隔嵴(棘)突凸侧黏膜菲薄,甚至糜烂,分离时易破损,故宜先分离凹侧,并尽量保持该侧黏膜的完整性,以防止对穿,造成中隔穿孔。对高度偏曲或骨嵴较大者,宜在一侧黏骨膜完全分离后将其骨折断开、张力减小后再分离,可减少黏膜破损的机会。以中隔后端偏曲为主者,可在鼻内镜下矫正,只在嵴(棘)突附近切开黏膜、分离后咬除骨嵴(或棘),切除组织少,损伤小,恢复快,中隔穿孔发生率低。合并下鼻甲肥大及鼻息肉等,同期行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息肉摘除术,以利填塞。

术后护理

术后如出现中隔血肿,应打开中隔黏膜切口清理中隔内血凝块,可缩短愈合时间,并避免鼻腔粘连的发生。

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感染发生。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