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体瘤切除术适用于鼓室体瘤局限于鼓岬部、下鼓室或鼓室乳突区(A和B期)。
肿瘤超过鼓室乳突区,侵犯面神经或岩锥以外者。
1.详细了解病情,如有典型的搏动性耳鸣。
2.行X线平片、断层片、CT和MRI检查,确定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
3.术前1d剃发与中耳乳突手术相同。
4.作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
5.普鲁卡因及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1.切口 局限于鼓室采取耳内切口,肿瘤侵入乳突时采取耳后切口。
2.鼓室型者分离外耳道皮瓣,开放鼓室,去除肿瘤。
3.鼓室乳突型者于乳突表面电钻磨除外壁进入乳突,去除外耳道后壁,形成乳突根治腔,去除肿瘤,保护好面神经。
4.彻底止血,有条件者行鼓室成形术;无条件者即形成乳突根治腔,腔内植皮,压以碘仿纱条缝合切口,包扎。
5.如肿瘤主要在颈静脉球,须做乙状窦结扎和颈内静脉结扎,肿瘤连同颈静脉球去除。岩下窦口用肌块填塞。
术中有可能损伤面神经和中耳、内耳结构,引起面瘫、眩晕和耳聋。
1、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2、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注意术后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如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检查眼震方向、振幅、类型,并予服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2.5mg,3/d,苯巴比妥(鲁米那)0.03g,3/d。若术中无损伤,可能因术腔纱条填塞过紧,宜及时松动耳内纱条。
2.术腔植皮者,给予抗生素5~7d。
3.术后每日更换耳外部敷料,观察耳内渗出物情况、切口有无红肿。术后第5~7天拆线。
4.术后第10~14天抽出耳内碘仿纱条,观察外耳道皮瓣及植片生长情况、创面肉芽面是否平滑。如渗出物多,可填入渗抗生素液纱条,每日或隔日换取。如分泌物不多,可不填塞。
1.术中注意保护听骨链和面神经。
2.电凝去除肿瘤可减少出血,但切勿接触面神经管和圆窗膜。
3.肿瘤侵犯的骨面要用钻石钻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