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软骨侧切开术黏膜下肿瘤切除术适用于声门上黏膜下良性肿瘤。
1.切口
①横切口:沿甲状软骨中部做一水平切口长约5~6cm。
②斜切口:沿肿瘤侧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做一长6cm斜行切口。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2.气管切开
术前未做气管切开者,可自第3~4气管环做气管切开,放入麻醉插管。
3.显露一侧甲状软骨板
皮肤分开后,自肿瘤侧的胸骨舌骨肌中段横行切开,向两端分离,沿甲状软骨板上缘,将甲状舌骨肌切开,向上分离,显露患侧甲状软骨板。
4.切开甲状软骨膜
自甲状软骨上切迹沿患侧甲状软骨板上缘切开软骨膜,切口沿甲状软骨板后缘向下切开软骨膜,将软骨膜向下剥离,显露出患侧甲状软骨板。
5.切除甲状软骨板
将显露的甲状软骨板内侧软骨膜分离开,分离软骨膜时注意勿损伤喉上神经。然后切除甲状软骨板上半部。
6.切除肿瘤
甲状软骨板切除后,即显露出声门上肿瘤,仔细自黏膜下将肿瘤切除,不要穿通黏膜。
7.关闭咽腔
肿瘤切除后,将肿瘤表面的黏膜向外牵引与甲状软骨膜缝合,然后将甲状软骨上缘的软骨膜与甲状舌骨膜缝合,关闭咽腔。
8.缝合切口
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两侧断端分别用肠线对位缝合。生理盐水冲洗,放引流条。用细丝线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9.取出麻醉插管,放入气管套管。
10.拔气管套管
伤口完全愈合后,间接喉镜检查喉腔已无肿瘤阻塞,可堵塞气管套管2~3d,若呼吸通畅,可拔气管套管。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口,每日换药,1周后自愈,如未愈可手术修补。
1.创口出血
如喉腔黏膜止血不善,或喉上动脉损伤没有结扎,可以继发出血,术中应妥善止血。如出血严重应打开术腔止血。
2.切口感染
喉部手术与呼吸道相通,很容易感染,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认真换药,可以避免感染。
3.肺部并发症
术中血液流入下呼吸道,术后吸痰不及时,均可以导致肺部并发症。术中麻醉插管气囊要充气,插管周围填塞纱条,术后经常吸痰,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4.甲状软骨侧切开术分离两侧软骨膜时,容易损伤喉上神经。分离时应认清解剖标志,仔细分离,以避免损伤喉上神经。
1.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密切注意呼吸,特别是甲状软骨侧切开术后,黏膜肿胀或血肿可阻塞喉腔。
3.注意创口出血。
4.术后禁食1~2d,改鼻饲1周。
5.全身用广谱抗生素。
6.放置引流条于24~48h后取出。
7.每日换药。
1.分离甲状软骨膜上缘时注意勿损伤喉上神经。喉上血管可以结扎。
2.切除肿瘤时应自黏膜下切除,勿穿通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