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Graves病)引起的突眼、外伤或手术造成的眶内血肿,除了角膜暴露所致的角膜炎、角膜溃疡最终失明外,还可导致视神经受压。以往有眶外壁减压术(Kronlein手术,1888)、开颅眶顶壁减压术(Naffziger手术,1931)、鼻外筛窦入路的眶内壁减压术(Sewall手术,1936)和经上颌窦的眶下壁减压术(Walsh-Ogura手术,1957),以求眼球组织向眶外疝出,减轻眶压,保护角膜、视力并改善面容。1988年美国Kennedy开展了经鼻内镜眶减压术。该术式创伤小,疗效确实,没有面部切口。
经鼻内镜眶减压术适用于:
1、甲亢所致的严重眼球突出,眼睑无法闭合,角膜溃疡者。患者开始出现角膜症状时,应及时做眶减压术,以防止角膜病变导致失明。由于手术有引起视力丧失的危险,不宜双眼同时手术,应间隔10d再行另一眼手术。
2、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眶内血肿使眶内压增高,压迫视神经,有失明危险者。
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包括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及甲亢症状控制不满意。如有鼻息肉、鼻窦炎和鼻中隔偏曲应先行处理鼻腔病变。
1、眼科检查
包括眼球突出度,眼球活动度,上下睑不能闭合的宽度,角膜状态,视力,视野,色觉,瞳孔反射,眼底检查等。正常眼球突出度平均值为14mm(11~16mm),两眼相差不超过1mm。
2、鼻科检查
包括前后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了解有无鼻中隔偏曲、鼻窦炎等。对鼻腔和鼻窦的急性炎症应给予治疗,不必急于手术。对慢性炎症也应积极治疗1周左右。
3、眼眶和鼻窦CT扫描
包括水平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3~5mm,观察筛窦、上颌窦和眼眶的关系。
1.切除钩突。
2.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向前至鼻泪管后缘,注意不要损伤鼻泪管;下至下鼻甲根部,上至眶底平面,尽量向后扩大,充分显露上颌窦后壁。不要损伤上颌窦顶的眶下神经,通过宽大的上颌窦开口,可以显露和切除眶底内侧。
3.切除筛房和蝶窦前壁。辨认和保护位于筛顶的筛前和筛后动脉。充分显露眶内侧壁和眶底。术腔范围:向后达眶尖,最好能认清视神经管,向前显露出额隐窝,见到额窦开口;向下到下鼻甲上缘;向外完整显露纸样板。此时可以切除中鼻甲,以充分显露眶内壁,同时有利于手术护理。
4.在30°内镜下,用小刮匙,钝神经钩或小筛窦咬钳去除筛骨纸样板,取除碎骨片时,方向应向内,注意不要损伤眶骨膜。
5.切除筛骨纸样板上至筛顶平面,后至眶尖zinn环(此处骨质增厚,眼外肌起源于Zinn环,视神经从Zinn环通过),前至泪骨。可显露泪囊,但不要切开;额隐窝处的眶内壁应予保留,以免引起额窦开口狭窄和闭塞。眶底骨质较筛骨纸样板厚,切除时操作范围受限,故较困难。可以在30°或70°内镜下用不同角度上颌窦圈匙或刮匙向下用力,使位于眶下神经内侧的眶底骨折,然后分块取出。眶下神经是切除眶底的外界,向后切除眶下壁至眶尖。
6.充分暴露眶筋膜 清理碎骨片后,用镰状刀从后向前切开眶骨膜,以防脱出的脂肪妨碍视线。切开眶骨膜时,刀尖不要插入过深,不要损伤眶内容,特别注意不要损伤内直肌。
7.上起筛窦,下至眶底做几条由后向前的平行切口,切开眶骨膜。在眶底要先做外侧切口,后做内侧切口,在眶内壁则是先做上部切口,再做下部切口,以免疝出的眶内脂肪影响手术视野。
8.切口之间的眶骨膜可以用有角度的筛窦咬钳取出。用镰状刀切开纤维带,使眶脂肪充分向筛窦和上颌窦疝出。为判断眶内减压程度,手术者可以轻轻按摸眼球,同时在内镜下观察手术野内疝出的眶内容波动的情况。
9.手术中切除的骨质范围:包括纸样板和眶下管内侧的眶底。对于严重突眼,还可以加做Krolein眼眶外侧减压术,以取得更好的减压效果。手术后包扎眼部,不做鼻腔填塞,或用含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轻轻填塞。
1.脑脊液鼻漏。
2.脑膜炎。
3.复视加重和视力丧失(损伤神经或供应视神经和视网膜的血管)。
4.眶内感染。
1.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预防眶内感染。
2.术后第1天开始麻黄素点鼻以利引流。
3.手术后定期在内镜下清理术腔,吸出上颌窦内积血。
4.术后1周做眼科检查,与术前结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