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内窝径路咽鼓管成形术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周左右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粘连性中耳炎
适应症

经颅内窝径路咽鼓管成形术适用于:

1.慢性非化脓性或粘连性中耳炎,术前X线造影或颞骨CT示咽鼓管骨段峡部完全阻塞而须行鼓室成形术者。

2.原发于咽鼓管内或其周围的肿瘤,如脑膜瘤、血管瘤等。

3.术前用声阻抗检测法,Valsalva饮水鼓气法或导管通气可以确定咽鼓管功能障碍者。

禁忌症

1.鼓室病变有急性感染发作;全身慢性疾病,抵抗力减弱者。

2.听力检查为感音性聋者。

3.鼻、鼻窦、鼻咽部急性炎症未愈者,术区皮肤有炎症者,均应暂缓手术。

术前准备

1.颅中窝手术器械、鼓室成形器械、咽鼓管鲸鱼骨探子。

2.术前将头发完全剃除。

3.术前晚服苯巴比妥0.09g,灌肠。

4.硫酸阿托品0.5mg进手术室前皮下注射(成人量)。

5.术晨禁食禁水。

手术步骤

1.切口部用1%利多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液浸润麻醉。注射和切口请参阅“颅中窝进路面神经减压术”。

2.分离硬脑膜 自颅中窝底部用剥离器细心分离硬脑膜并保持完整,若有撕裂可致长期脑脊液漏。硬脑膜分离后用拉钩掀起,暴露颅中窝底,认清以下标志:①岩大浅神经所穿过的面神经裂孔,多数病例膝神经节为骨质覆盖,约有5%~15%膝神经节暴露而无骨质覆盖;②脑膜中动脉穿过的棘孔,为咽鼓管峡口部的标志;③弓状隆起位于棘孔的后方,为上半规管标志。

3.暴露前鼓室顶部与咽鼓管 用钻石钻沿岩大浅神经向后磨去骨质,暴露膝神经节和面神经、鼓室隐窝和中耳,去除前鼓室顶部骨质,即可进入咽鼓管至峡部,然后清除管内纤维组织或增生的骨质。

4.将2mm直径硅胶或塑料管插入咽鼓管软骨部,并露出于鼻咽部开口,外侧端置于咽鼓管鼓室口,使咽鼓管正常黏膜能沿硅胶或塑料管生长。管腔两端系粗丝线,分别由鼓膜穿孔引出,固定于外耳道,并由咽口引出,经鼻腔固定于鼻前孔。

5.置一骨片或小硅胶板及颞肌筋膜,覆盖鼓室顶部,以防硬脑膜下垂与听骨粘连。

6.取出拉钩,使膨出部的大脑颞叶复位,将保留的颞骨骨片复位并钻孔,用银丝缝合固定,用肠线和丝线依次缝合伤口,覆以消毒纱布包扎。咽鼓管成形术后,听力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若鼓室传音结构病变比较严重,须于数月后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听力重建术。

并发症

1.损伤硬脑膜致脑脊液漏或脑疝。

2.出血。

3.损伤听骨链、听力下降。

4.损伤面神经。

术后护理

1.局部处理与颅中窝进路其他手术相同。

2.全身用抗生素7~10d。

3.注意留置咽鼓管的硅胶或塑料管3个月内勿脱出。

4.预防鼻腔及鼻窦感染。

5.术后3~6个月,再将置入咽鼓管内硅胶管由外耳道或由前鼻孔拉出。

注意事项

1.注意分离硬脑膜时勿撕裂,以免形成脑脊液漏,若有撕裂,宜取颞肌筋膜修补。

2.找咽鼓管狭部或处理病灶时,认清其周围标志,切勿损伤颈内动脉管。因咽鼓管骨部内侧壁与颈内动脉管水平段相隔的骨板最薄处仅0.5~1mm。

3.注意勿损伤暴露的膝神经节、因该部也有骨管裂隙者占5%~15%。勿损伤脑膜中动脉及岩上窦。

4.磨鼓室天盖时,勿损伤听骨链。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