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切除术

迷路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药物不能控制的眩晕病人,同时伴有严重感音神经性聋,言语频率听阈高于60dB、语言识别率小于70%者。手术的原则是完全清除所有的前庭感觉上皮,前庭末梢感觉器破坏后,前庭神经的生物电活动消除,无病理性冲动,症状消失得完全。目前常用的迷路切除术有经鼓室和经乳突两种进路。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神经性耳聋
适应症

1.内科治疗失败的病人 在给予利尿剂、前庭镇静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对症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眩晕发作和进行性听力减退。一般经过1年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治疗。

2.晚期病人耳蜗功能完全损失,耳鸣严重。听力重度损伤,仍不能控制眩晕发作,应考虑破坏性手术。

3.内淋巴囊手术后眩晕消除1年以上,眩晕症状又复发而听力仍有实用水平,可能囊内引流口封闭或堵塞,再次引流或换管后症状可消失。如症状复发而听力已很差,可行破坏性手术。

4.内淋巴囊手术后,眩晕症状继续存在未能缓解,若病人听力仍在实用水平,可考虑经颅中窝或迷路后前庭神经切断术。若听力已经严重减退,可行迷路破坏性手术。

禁忌症

1.在眩晕急性发作期或急性传染病期间,不宜手术,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2.妇女月经期不宜手术。

3.心肺功能不能承受手术者。

4.血糖过高,电解质紊乱,待纠正后方能手术。

5.双侧病变者一般不采取破坏性手术,若一耳听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耳出现耳闷波动性听力减退,应先考虑非破坏性减压术,保守性内淋巴囊减压术,也许能保存听力。

术前准备

病人平卧,头偏向对侧,按乳突根治术术式碘酊消毒外耳道及乳突区皮肤,铺无菌巾。

手术步骤

1.经鼓室迷路切除术

按镫骨手术做耳内切口,分离鼓膜耳道皮瓣,暴露中耳腔。分离砧镫关节切断镫骨肌腱,用钩针将镫骨从前庭窗取出,若砧骨长脚影响操作,可行砧骨切除,然后再切除镫骨。

镫骨足板切除时可见膨胀的球囊与足板内侧面接触,或有少许纤维带粘连,可用吸引器或钩针将带有色素的球囊膜性组织取出。将钩针伸入前庭窗,向前下至耳蜗底回,向上在面神经深面至外半规管壶腹,向前下至后半规管壶腹处进行剔刮,如此达到破坏包括椭圆囊在内的膜迷路组织。不能穿通前庭内壁球状隐窝的筛区,因该处很薄,一旦穿破可发生脑脊液漏。为了达到更彻底的破坏,可用微型钻磨开鼓岬,先在圆窗的前部磨一沟,再由圆窗下缘磨开耳蜗第一回鼓阶,继之开放其上的前庭阶和第二回鼓阶,如此除耳蜗各回的前端外,全部耳蜗均被切除,耳蜗完全破坏对治疗耳鸣病人尤为重要,并可用小棉球放入前庭,擦去壶腹嵴的感觉上皮,以及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神经上皮,去除鼓岬骨质可切除局限于耳蜗内的神经纤维瘤。前庭神经感觉上皮完全切除后,可滴无水乙醇入内耳,达到完全破坏感觉上皮的目的,用浸庆大霉霉素的明胶海绵填入迷路,将鼓膜外耳道皮片复位,外耳道碘仿纱条填塞,切口缝合,包扎。

2.经乳突迷路切除术

和经鼓室一样,目的为完全切除前庭末梢器的神经上皮。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按乳突根治常规做耳后切口,暴露鼓窦,磨除乳突气房,轮廓化骨半规管外形、乙状窦、颈静脉球和二腹肌嵴,保留骨性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用小钻头磨开上、外、后三个骨半规管,暴露膜迷路并予以切除或吸出,三个半规管全部开放后,在面神经管深面进入前庭,切除椭圆囊、球囊斑,待三个半规管的壶腹及两个囊斑的神经末梢上皮完全切除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耳蜗。最后取游离或带蒂颞肌瓣,填塞前庭和乳突腔,防止前庭神经末梢形成外伤性神经瘤。用抗生素液清洗术腔后,分两层缝合软组织,皮下橡皮片引流,包扎,结束手术。

并发症

1.眩晕

术前虽半规管已无功能,迷路破坏后前庭神经末梢仍能放电,故可出现严重眩晕,数日后逐渐恢复。由于前庭末梢感受器破坏不彻底或形成外伤性神经瘤,故术后仍有位置性眩晕。

2.面神经损伤

经耳道进路做迷路完全性破坏时,有可能在鼓室段损伤面神经;经耳后进路有可能损伤鼓室段和乳突段面神经之间的膝部。须在显微镜下操作,且熟悉面神经诸标志,近面神经处用钻石钻头磨研,可避免面神经损伤。

3.脑脊液漏

经耳道径路刮除球囊斑时,防止穿破前庭内壁的球状隐窝,一旦穿破可能发生脑脊液漏;经迷路腔开放了内听道,可引起大量脑脊液外漏,一旦形成脑脊液漏,应采用结缔组织或肌肉块封闭瘘口,腔内用可吸收物质充填,乳突腔用纱条填塞。

术后饮食

鼓励病人摄取足够的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