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开口位于额窦底,呈漏斗状向下移行成鼻额管,开口于额隐窝。其漏斗状最狭窄处称额鼻峡。额漏斗的后部有筛前动脉和筛泡,前界为鼻丘气房,外侧为眶壁,内侧为中鼻甲。当钩突上端附着于颅底或中鼻甲根部时,额窦经筛漏斗引流到中鼻道;当钩突上端附着于眶纸板时,额窦直接引流到中鼻道。
1.慢性额窦炎。
2.额窦黏液囊肿。
1.确定诊断和手术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2.仔细阅片,确定手术方案。
3.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心电图和胸片)。
4.术前签字。
5.术前1~3d用抗生素。
6.术前1d剪鼻毛。
7.术前30min肌注止血药。
8.全麻按全麻常规。
1.切除钩突体,开放筛窦,见筛窦手术。
2.切除钩突头部 在30°或70°镜下,用45°或90°的筛窦咬钳咬除钩突前上部至眶纸板和近颅底。
3.如果鼻丘气房气化广泛,可以先切除鼻丘气房,充分显露额隐窝。首先辨认筛窦顶,找到筛前动脉。在筛前动脉前方有一小隐窝(容易误认为是额窦开口),额窦开口在这一隐窝的前方。当额窦开口不易瓣认时,可以先找到筛前动脉,再向前寻找额窦开口。
4.有时,根据从额窦开口流出的分泌物,可以判断额窦开口的位置。细心清理额窦开口周围的病变组织,充分暴露额窦开口。通常不必扩大额窦开口。
5.用弯吸引器头探查鼻额管,进一部咬除鼻额管开口周围的骨片以扩大开口。尽量保留鼻额管口周黏膜。
6.如可将4mm弯吸引器头较轻松地插入鼻额管,术后一般恢复良好。如鼻额管狭窄,可酌情于内镜下行改良的Lothrop手术。
1.手术前后全身应用抗生素。
2.手术后第2天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次/d。
3.同其鼻内镜手术一样,定期随访,在内镜下清理术腔,清除血块、假膜和囊泡及息肉,连续2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