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

声门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已成为声门上癌的首选手术,它适用于声门平面以上的癌瘤。根据肿瘤范围,可选用单侧声门上部分切除术,或声门上半喉切除术。

声门上半喉切除术后的功能效果满意,术后发声、吞咽功能可完全恢复,呼吸功能大部分恢复,且肿瘤学效果良好。潘子民等报道379例,5年生存率达81.3%。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2-6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喉癌
适应症

1、会厌室带癌、前联合未受侵犯。

2、喉边缘癌、杓状会厌襞限局性癌。

3、会厌癌已侵犯会厌谷,但未侵犯舌根及舌骨。

4、室带癌未侵犯喉室或环杓关节活动正常。

5、癌瘤已侵犯会厌前间隙,但尚未穿透甲状舌骨膜或未侵犯甲状软骨。

6、侵犯颈淋巴结,应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禁忌症

1、癌瘤侵犯喉室、杓状软骨、前联合及梨状窝。

2、会厌前间隙广泛受累,波及甲状软骨板。

3、年老体弱,严重心肺功能不良。

术前准备

与一般喉手术前准备相同。如欲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则术前颈部备皮范围扩大至双颈侧部。

手术步骤

1、切口

为暴露充分,术中探查颈淋巴结或改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宜行颈正中T形切口,垂直线上自甲状软骨上缘,下达胸骨上切迹;横切口平甲状软骨上缘自一侧胸锁乳突肌前缘至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如欲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横切口应延至乳突尖。T形切口下方向一侧或两侧延长呈T形或I形。

2、切开分离皮下组织

向皮下切开皮下组织深达颈阔肌下。

3、掀开皮肌瓣

分离并向两侧及上方掀开皮肤颈阔肌瓣,此时可见颈浅筋膜和带状肌。

4、切断附着于舌骨的肌肉

在舌骨下缘切断胸骨舌骨肌、甲状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等舌骨下肌。然后切断附着于舌骨上的诸肌。

5、探查颈淋巴结

先探查同侧颈动脉区淋巴结,将胸锁乳突肌前缘分离并拉向外侧,即可暴露颈动脉分叉处。对可疑淋巴结,钳取送冰冻切片,根据冰冻切片结果,决定是否探查对侧颈淋巴结或施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6、剥离甲状软骨膜

在甲状软骨上缘切开软骨膜,向下剥离至甲状软骨中部。

7、切除舌骨

舌骨游离后,将舌骨两外侧剪断,舌骨中段附着于甲状舌骨膜上,术终与上半喉一并切除。

8、进入喉咽腔

从会厌谷进入,用刀从舌骨上缘切入即达会厌舌面上方,用鼠齿钳夹住会厌,切忌用力,否则易将会厌扯碎;也勿夹持瘤组织,将会厌向外拉出,沿会厌两侧缘切开,暴露喉咽腔。

会厌谷已有癌侵犯时,则采取梨状窝入路,应从癌瘤未侵犯或病变较轻侧进入。

9、检查癌瘤

用剪刀沿会厌两侧剪开喉咽部的软组织,至会厌充分暴露并拉出止。此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声带以上的喉结构以及两侧梨状窝,根据癌病变的范围,决定切除的术式。

10、切除甲状软骨

在甲状软骨板上下各1/2交界的平面(相当于声带水平)以上,切除上1/2甲状软骨板,如行单侧声门上切除,仅切除一侧甲状软骨板。

11、切除肿瘤

先在癌瘤对侧杓状软骨前方剪开杓状会厌襞,直达喉室,然后自后向前,沿声带上方喉室侧壁剪至前联合,再依同法剪开同侧至前联合。如可疑杓状软骨已受癌侵犯,可将杓状软骨同时剪除。最后将声门上的喉室、室带、前联合、杓状会厌襞、会厌、会厌前间隙、舌骨同时切除。对切除边缘行冰冻切片检查。

12、固定声带

如已损伤杓状软骨,病侧声带丧失活动能力,可发生术后误吸。为此,术中应从杓间区垂直向下切至环状软骨后部的中线处,使患侧声带永远固定于中线位,避免术后声门闭合不全,造成长期饮水误入气管。

13、修复喉创面

切除上半喉后,在两侧声带上缘均各留有一条弧形的创面,可利用预先向下剥离的甲状软骨膜覆盖于创面上,并缝合固定。

14、固定下半喉,封闭喉咽腔

病人头部垫高,肩放平,头向前。用一根7号丝线从环甲膜中央穿入下半喉甲状软骨板内面,并由上方穿出,缝线再穿过舌骨中央黏膜缘内的肌层引出,下半喉两侧再用4号缝线与舌根黏膜缝合,此时喉咽腔已闭合。上下缝线拉紧,使下半喉与舌根靠近打结,此时喉与舌根已闭拢。

15、放入引流管分层缝合

放置硅胶引流管两根,并缝合固定于颈侧皮肤,将原已切断的舌骨上下肌肉予以缝合,再依次缝合皮下、皮肤。

16、安放气管套管

麻醉清醒后,取除麻醉导管,放入气管套管。

并发症

1、唾液漏:如缝合不当,或感染后缝线裂开,创口出现唾液漏,经交换敷料加压包扎,多在短期内愈合。

2、软骨膜炎:由于甲状软骨板切除前软骨膜已剥离,且修复后又暴露在喉咽腔,故易感染,一旦感染应及时切开引流,否则术后造成喉腔狭窄,不能拔除气管套管,影响恢复正常气道呼吸。

3、肺内感染:术后如有呛咳症状,应及时进行胸部透视或X线摄片。为防止肺感染,对有呛咳症状的病人,不应过早进食,并采取抗感染措施。

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5~7d平卧位,头部垫高,使颈部前弯,以免喉部缝线断裂。

2、引流:术后2~3d引流物每日少于10ml时可拔除引流管。

3、抗感染:应用大量抗生素5~7d。

4、鼻饲:第2天开始进行鼻饲,待创口愈合后,开始经口试进流食。如无呛咳,可拔除鼻饲管;如有呛咳,则延长鼻饲时间,或拔除鼻饲管换带气管套囊套管。

5、早期下床:第3天开始下床步行,并逐日加大活动量。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