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

颈动脉-海绵窦瘘系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导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其最常的原因为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损伤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或其分支;也可因颈内动脉先天薄弱、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炎症等自发性破裂引起。

  •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 手术方式:介入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0-50000元
治疗疾病:
适应症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适用于:

1.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2.颈动脉-海绵窦瘘急诊治疗的适应证:①大出血和鼻出血;②由于瘘逆行盗取对侧颈内动脉或椎基动脉系统的血液,继发颅内缺血性中风;③发生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④异常静脉引流到皮质静脉,增加了脑出血和静脉高压的机会;⑤视力恶化迅速有导致失明危险者。

3.因手术或栓塞失败,将瘘口近心段颈内动脉闭塞,而瘘口远段颈内动脉未闭,因盗取颅内血液,且以眼静脉为主要回流者,可采用经眼上静脉入路行栓塞治疗;如回流以岩上(下)窦为主者,可采用经股(或颈内)静脉入路,经岩上(下)窦达海绵窦后部行栓塞治疗。

禁忌症

1.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或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2.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海绵窦型,由于有多支颈外与颈内动脉供血,瘘口微小,球囊无法进入瘘口或海绵窦内者。

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①有球结膜水肿、充血、外翻者,注意保护患眼角膜,防止角膜溃疡形成;②其余同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术前准备。

2.特殊器械、药品准备 ①16G或18G穿刺针1根;②直径0.89mm,长40cm导丝1根;③6F导管鞘1个,8F导管鞘1个;④5F脑血管造影导管1根,8F导引管1根;⑤带三通软连接管2根;⑥Y形带阀接头2个,二通开关2个;⑦加压输液袋4套;⑧同轴导管1根,Magic-BD导管1根;⑨Balt带X线标记球囊1号、2号、3号各若干;⑩球囊镊、眼科直镊、眼科直剪各1把;?非离子等渗造影剂(每毫升含碘180mg)10ml;?HEMA 1份,30%双氧水1ml;?1ml注射器3副。

手术步骤

麻醉和体位

1.病人仰卧于血管造影台上。

2.凡能合作病人均采用神经安定麻醉加穿刺部位浸润麻醉,以便于术中观察病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对不能合作的小儿及特殊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3.术中请麻醉师监护病人生命体征并记录。

1.经动脉入路

一般多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1)会阴及两侧腹股沟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用1%或2%利多卡因在右(或左)侧腹股沟韧带下2~3cm,股动脉搏动明显处逐层进行浸润麻醉,并给病人神经安定麻醉。

左侧股动脉插入6F导管鞘,右侧股动脉插入8F导管鞘。

(2)将5F脑血管造影导管经6F管鞘插入,在电视监视下,分别选择插入左、右颈内、外动脉与椎动脉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了解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后,将5F造影导管暂留置在健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

(3)经8F导管鞘插入8F导引管,在电视监视下插入患侧颈内动脉,达C2水平。8F导引管尾端接一“Y”形带阀接头,“Y”形阀侧臂与带三通软连接管的动脉加压输液管道相连,排净管道内空气后,缓慢滴入生理盐水。

(4)在插入微导管前给病人全身肝素化,按1mg/kg静脉注射,一般成年人首次剂量为50mg,2h后如继续治疗,则按0.5mg/kg体重追加,成年人给25mg静脉注射,以此类推。。

(5)根据脑血管造影所见瘘口大小,选择适宜球囊装在同轴导管内导管或Magic-BD导管末端,步骤为:①用剪刀剪去球囊颈部多余部分;②将直径0.8mm的乳胶条切取0.6mm长,用一短针灸针从切取一段乳胶条中心穿过制成球囊阀;③将球囊阀移至同轴导管内导管末端或Magic-BD导管末端Teflon导管中1/3段,并用每ml含碘180mg非离子造影剂充满导管;④用球囊镊将球囊颈张开,把带阀之同轴导管内导管或Magic-BD导管插入球囊颈部,使阀恰位于球囊颈中1/3部;⑤抽出Magic-BD导管内导丝,在其尾部接一抽吸非离子造影剂的1ml注射器,或在同轴内导管尾端接一单纯带阀接头,再接一抽吸非离子造影剂的1ml注射器,试验球囊膨胀与回缩情况,使装载满意。

(6)将装球囊的同轴导管或Magic-BD导管(用前再将导丝插入)经Y形带阀接头,有阀臂送入8F导引管内,在电视监视下将其慢慢送入患侧颈内动脉,利用血流将球囊带入颈动脉海绵窦瘘口或海绵窦腔内,当在电视下看到球囊突然改变方向时,即表明球囊已进入海绵窦瘘口或海绵窦腔内。

(7)用每毫升含碘180mg的非离子等渗造影剂,慢慢经微导管将球囊充盈(不能超过球囊容量),当经导引管注入造影剂证实瘘口已完全堵塞为止,慢慢牵拉内导管或Magic-BD导管,将球囊解脱,留于病变部位。如一个球囊不能将瘘口堵塞,也可以放入多个球囊。堵塞瘘后再重复颈内动脉造影,了解瘘堵塞是否完全,颈内动脉是否通畅,并观察病人栓塞前后变化,自觉颅内轰鸣声及听诊眼眶杂音是否消失。

(8)如球囊无法进入瘘口或海绵窦腔,需同时闭塞颈内动脉时,则必须先做颈内动脉闭塞试验,同时经对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了解前、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病人是否能耐受患侧颈内动脉闭塞。只有证明颅内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能耐受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时,方可用球囊闭塞颈内动脉。而且需在颈内动脉颈段投放第二个保护性球囊或弹簧圈。也可只放入一个球囊在瘘口部位,同时堵断瘘口近、远段颈内动脉,球囊内充填以永久性栓塞剂HEMA。

(9)治疗结束,拔出导引管与导管鞘,酌情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穿刺部位压迫15~20min,无出血时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2.经眼上静脉入路

(1)在患侧眼眶周围消毒,用2%普鲁卡因作穿刺部位浸润麻醉。

(2)选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法用18G穿刺针直接垂直穿刺眼上静脉,酌情插入5F、6F或8F导管鞘。

(3)如欲用NBCA栓塞海绵窦瘘,则经5F导管鞘插入4F或5F导管到达海绵窦内,经导管用三明治注射技术注入66%NBCA混合液0.1~0.5ml,迅速拔出导管。

(4)如欲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则经6F导管鞘插入5F薄壁导管,再将装弹簧圈的针头插入5F导管尾端。再用直径0.96mm长导丝插入装弹簧圈针头尾端,将弹簧圈推入导管内,在电视监视下再由5F导管推出到海绵窦内,如一个弹簧圈不能将瘘口堵塞,可再送第二、第三个弹簧圈,直至将瘘完全堵塞为止。

(5)如欲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海绵窦瘘,则经8F导管鞘插入8F导引管,再经8F导引管插入带可脱球囊的同轴导管或Magic-BD导管。

(6)采用上述任一方法,栓塞海绵窦瘘口后,再经对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行脑血管造影,通过前、后交通动脉了解患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是否向瘘盗血。

(7)治疗结束,拔出导管和导管鞘,压迫15~20min,无菌纱布包扎。

3.经股静脉或颈静脉入路

(1)病人全身肝素化,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入8F导管鞘。

(2)经8F导管鞘插入8F导管引管,达患侧颈内静脉C2平面。

(3)经8F导引管插入带可脱球囊的Magic-BD导管,在电视监视下,经颈内静脉、岩上(下)窦,送入海绵窦内,用每毫升含碘180mg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充盈球囊并解脱,一个球囊不够可送入第二、第三个球囊,直到经动脉造影瘘口闭塞为止。

(4)治疗结束,拔出导管和导管鞘,局部压迫15~20min,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

1.由于在操作时导管和球囊损伤血管,或球囊解脱致颈内动脉或颅内血管闭塞,均有可能造成脑缺血,因此应注意操作轻柔和防止球囊自动脱落。

2.由于球囊内造影剂过早溢出,海绵窦内血栓形成不完全,使瘘复发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3.在慢性高血流瘘,由于严重盗血使正常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调,在瞬间闭塞瘘后,有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应在术中或术后采用控制性低血压防止其发生。

术后护理

1.立即拍照头颅正侧位平片,了解球囊位置、大小以便日后观察对比。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病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有无过度灌注综合征发生,病人是否能听到颅内轰鸣声,患侧眼眶杂音是否再现,生命体征变化,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血循环情况等。

3.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4.应用脱水剂。

5.对高血流瘘闭塞后有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者给予控制性低血压,把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2/3水平。

6.保护患眼角膜,应用眼膏或眼药水点眼,防治角膜溃疡发生。

注意事项

1.本手术最关键的步骤为如何把球囊送入瘘口和海绵窦腔内。对高血流瘘,一般难度不大,在低血流瘘或瘘口较小时,球囊往往难以进入瘘口,造影了解瘘口的位置则十分重要。明确瘘口位置后,将球囊置于瘘口部位,改变球囊的充盈大小并在体外旋转导管尾段,促使球囊进入瘘口。如此才能达到既堵塞瘘口,又能保持颈内动脉通畅的最佳治疗效果。

2.如球囊无法进入瘘口,需同时闭塞颈内动脉达到治愈瘘时,必须做颈内动脉闭塞试验,同时经对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以了解颅内前、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状况。只有颅内侧支循环良好,病人又能耐受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时,才能闭塞患侧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的第一个球囊必须放在颈内动脉瘘口或瘘口以远,同时在颈段颈内动脉内放入第二个保护球囊,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瘘。

3.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由于颅底骨折,有时海绵窦瘘口附近及海绵窦内有碎骨片,不平滑,当球囊进入瘘口或海绵窦腔内充盈时,球囊会被骨片刺破。遇有此类情况时,应适当改变球囊在海绵窦腔的位置及其充盈程度,避免碎骨片刺破球囊。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