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血管连通术的原理是使颅外动脉与脑血管发生沟通,其与颅内外血管吻合术不同之处是不进行颅内外动脉的直接吻合,而是将颅外的血管与脑表面直接靠拢,以后在颅内、外血管之间连通,使颅外血液供应到缺血的脑区以改善其供血状态。
颅内外血管连通术适用于脑缺血区没有适于吻合的受血动脉者,例如烟雾病。
病人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者。
颅内外血管连通术的方法很多,分述如下:
1.脑肌血管连通术(encephalo-myo-synangiosis,EMS)
颞部马蹄形切口,皮瓣和肌瓣分别向下方翻开,肌瓣下的颅骨用铣刀切开或钻孔锯开,骨窗约5cm×6cm,硬脑膜放射状切开或切除,将肌瓣覆盖在裸露的脑表面,缝合固定在骨窗缘下的硬脑膜上。将骨片下缘咬去一部分以防压迫颞肌妨碍其血液供应,骨片边缘钻孔,复位固定在骨窗,头皮依层次缝合。这种手术使颞肌直接贴敷在脑表面,以后在颞肌血管与脑血管之间连通,使颅外的血液供应到缺血的脑区。
2.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连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
1981年Matsushima首创。
(1)沿选定的颞浅动脉分支的走行切开头皮,但慎勿伤及动脉。
(2)沿动脉的两侧各5mm处并与动脉平行切开帽状腱膜,形成含有动脉的腱膜长条。
(3)在切口的两端各钻一颅骨孔,用线锯锯一条骨桥。
(4)切开或切除一条硬脑膜。
(5)将动脉-腱膜条缝合在硬脑膜上,使动脉与脑表面相接。
(6)骨桥复位固定。
3.脑-硬脑膜-动脉-肌-血管连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myo-synangiosis,EDAMS)
1993年Kinugasa首创此手术,将EMS与EDAS结合而成。
(1)额颞部头皮切口,但要注意勿切断颞浅动脉,将颞浅动脉从头皮上分离下来。
(2)骨片游离取下,保全脑膜中动脉。
(3)硬脑膜切开翻转以显露脑皮质表面。
(4)将颞浅动脉条贴在脑表面并加以固定。
(5)肌片与硬脑膜缝合固定使其贴敷于脑表面,但应留下足够的空隙容颞浅动脉不受压迫地通过。
(6)骨片复位,须切除下缘使肌片的蒂部不受压迫。
4.脑-肌-血管连通术加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EMS+STA-MCA)
为了补充血管连通术的供血并快速建立颅内外血管沟通,将EMS与STA-MCA联合应用。
(1)颞部马蹄形切口,翻开皮瓣,将颞浅动脉游离下来。
(2)骨片游离取下,咬除骨片下缘部分。
(3)切开硬脑膜,进行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
(4)肌片覆盖于脑表面,并加以固定。
(5)骨片复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