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结肠造瘘术

横结肠造瘘术是一种暂时性的部分造瘘,少数情况可作为永久性人工肛门,一般多用袢式造瘘。

  • 就诊科室:胃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神经丛阻滞/区域麻醉
  • 手术时长:1-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2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适应症

1.左侧结肠急性梗阻,暂不能根除,可作横结肠造瘘暂时减压。

2.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暂时减压,或晚期病例作为永久性人工肛门。

3.左侧结肠外伤性破裂,或结肠、直肠吻合不可靠时可作暂时减压,以保证愈合。

4.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限于左半结肠者,横结肠造瘘使粪便改道,解除对病变部位的刺激。

5.结肠、包括直肠切除术的第一期手术。

禁忌症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术前准备

病人多数情况不佳,术前须充分准备。

1.输液、输血、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浆蛋白。

2.肌注维生素b1、c、k。

3.积极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4.有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者,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右上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横切口。

3.显露横结肠:切开腹膜后,将横结肠提出切口。有时由于梗阻。近端结肠极为扩大。结肠系膜变短,肠袢比较固定,难以提出。遇此情况,可用连接吸引器的粗针头穿刺吸取结肠内的气体,使其瘪缩后提出。

用生理盐水纱布垫围护,将确定外置部分的横结肠的大网膜分离,结扎出血点,随即将大网膜放回腹腔。

4.固定外置结肠:在外置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切一小口,用一短玻璃棒穿过,玻璃棒两端用一段胶管套住固定,以防肠管缩回腹腔。

5.缝合腹壁:如切口过大,可逐层缝合腹壁。将外置肠管的脂肪垂与腹膜缝合。腹膜和筋膜用中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用细丝线间断缝合。最后,用手指探查切口松紧度。一般切口与肠壁间隙以能容一手指为合适。

6.处理外置肠袢:若结肠膨胀较重,需即时减压,可在外置肠袢切一小口,向近端放入蕈状导管,用细丝线作荷包缝合封闭,导管外端连接引流瓶。最后,用凡士林纱布包裹外置肠袢的周围及肠壁,并将玻璃棒垫起。

并发症

腹腔感染。

术后饮食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术后护理

1.术后3日,沿结肠带切开肠壁,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2.术后10日左右拔去玻璃棒。

3.如作双口式人工肛门,可在2周后切断结肠,腹壁外的肠段一般约长2cm(如外置肠袢过长,可切除部分肠管),便于护理,每日灌洗1次,或定时扩张,以促进定时排便。

4.若局部愈合良好,原发病灶解除一个半月后,可根据需要,将瘘口关闭。

注意事项

1.盲肠造瘘的缝合固定,仅能缝合结肠带与肠壁浆肌层,切勿缝透结肠带,以免引起结肠壁渗漏,造成腹腔或切口感染。

2.用玻璃棒固定外置结肠系膜时,应及时用胶管套住玻璃棒两端,注意避免玻璃棒滑脱或破损。

3.有时为了使粪便完全改道,可作横切口,并外置较长一段肠管,在外置横结肠系膜上相距约3cm处,穿过两根玻璃棒固定[图2]。也可不放玻璃棒,而将外置段肠系膜靠近肠壁处切开3cm,并通过切孔将腹壁切口两侧腹膜及腹壁其他各层缝合。

4.腹膜与肠系膜缝合时,不要缝在结肠壁上,以免结肠收缩时撕裂肠壁形成结肠壁瘘,发生切口或腹腔感染。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