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双口式造瘘术是一种暂时性的不完全性肠造瘘术。
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或外伤性肠破裂,有严重休克、衰竭、不能耐受一期切除者,可先将肠外置,待病人情况好转,肠壁、腹壁间粘膜后,切除肠袢作双口式肠造瘘。
1.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
2.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一些具出血倾向的疾病。
病人多数情况不佳,术前须充分准备。
1.输液、输血、纠正脱水、酸中毒和低血浆蛋白。
2.肌注维生素b1、c、k。
3.积极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4.有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者,术前应放置胃肠减压管。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右或左侧经腹直肌切口,按病变位置而定。
3.外置病肠袢:将有病变(坏死、破裂、损伤或感染)的肠袢轻柔提出腹腔,置于切口外,肠袢外置部分应包括病变肠袢两端的正常肠管约3cm,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垫围护包盖。将外置肠袢的肠系膜与切口腹膜缝合固定。
4.缝合腹壁:腹膜、腹直肌鞘用中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用细丝线缝合。外置肠袢周围用凡士林纱布包裹。
5.处理外置肠袢:若系肠破裂,可经破口放入蕈状导管,用丝线间断或荷包缝合肠壁。若肠管坏死,病情允许,可将坏死部位切除。切除后,肠腔内仍放蕈状导管,用丝线荷包缝合,密封肠腔,使肠腔减压,又防止污染切口。造瘘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如病情不佳,可暂将肠袢置于切口处,延期切除造瘘。为使部位肠腔内容物能继续进入远段肠管,可于4~5日后在造瘘口肠管间加以钳夹,使受夹部位肠管坏死后,近、远段肠管互相连通。
肠液外漏。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术后用弧形玻璃管或胶皮导管连接远、近端肠管,减少肠液外漏,以预防严重的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2.术后每日更换敷料,待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后,及早手术,闭合造瘘口。
将病变肠袢自腹腔提出时,及操作过程中,必须轻柔稳当,以免病变肠袢破裂,肠内容物大量流入腹腔,引起严重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