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可以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时,才考虑采取手术治疗:1.溃疡病大量或反复出血者。2.瘢痕性幽门梗阻者。3.急性穿孔,不适于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又能耐受胃切除术者。4.胃溃疡并有恶性变者。5.顽固性溃疡,经内科合理治疗无效者。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可以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时,才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1.溃疡病大量或反复出血者。
2.瘢痕性幽门梗阻者。
3.急性穿孔,不适于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又能耐受胃切除术者。
4.胃溃疡并有恶性变者。
5.顽固性溃疡,经内科合理治疗无效者。
1.无幽门梗阻时,术前1日改为流质饮食;有轻度幽门梗阻时,术前2~3日即改为流质饮食,术前1日中午以后开始禁食;严重幽门梗阻时,术前2~3日即应禁食,但可饮少量水。
2.严重的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有潴留者,术前2~3日,每晚放置胃管吸尽胃内潴留物,术前1日晚应以温生理盐水洗胃。
3.幽门梗阻呕吐频繁者,应检查血钾、钠、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如不正常,应先纠正。
4.术前禁食病人,应静脉输液供给热量,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5.手术前1日晚用肥皂水灌肠。
6.手术日早晨下胃管,抽空胃液后留置胃内。
此术是把横结肠系膜在结肠中动脉左侧无血管区剪开一孔,取距十二指肠悬韧带5~10cm处的一段空肠,经横结肠系膜开孔处向上提出,与胃残端全口吻合(小弯侧胃残端不缝合,和大弯侧一起与空肠吻合)。最后将横结肠系膜切口与胃壁缝合固定。
1.缝合吻合口后壁外层:将预先选定的空肠段绕过横结肠前面上提,靠拢胃残端,准备吻合。向上方翻卷胃残端直钳,显露后壁,将钳近端0.5cm处胃的壁与空肠壁作一排浆肌层间断缝合,拆除作为标志的牵引线。
2.切开胃壁与空肠壁:在距浆肌层缝合(后壁外层缝合)的两侧各0.5cm处,先切开胃后壁浆肌层,缝扎胃壁粘膜下血管的近侧端。每针要对准血管旁边,从粘膜下层穿入,跨过血管,在胃近端浆肌层边缘穿出。这样贯穿一点浆肌层组织,可以在剪除钳夹过的残端后,避免粘膜层过多地外翻。按同法缝扎胃前壁的粘膜下血管。然后,切开空肠浆肌层,于切缘的两侧分别缝扎粘膜下血管。最后,剪除钳夹过的胃壁残缘,并剪开空肠粘膜,吸尽胃、空肠内容物.
3.完成胃空肠吻合:用0号或1号肠线先从胃小弯侧角开始,由肠腔进针,穿过胃、肠两后壁全层至胃腔,再返回从胃腔进针到空肠肠腔,在腔内打结固定,线头暂不剪去。用同一肠线在胃空肠吻合口后壁作全层锁边缝合,边距0.5cm,针距0.8cm,直达胃大弯侧角,并使胃大弯侧角内翻。再由大弯侧角绕到吻合口前壁,将前壁全层连续内翻褥式缝合至小弯侧角,与保留的肠线线头打结。最后,用丝线在前壁加作浆肌层间断缝合。至此,胃次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即告完成。检查吻合口通畅,腹腔内无出血和遗留物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1.术后平卧,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坐位。
2.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并观察抽出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在最初12小时内,需注意有无新鲜血吸出;如12小时内引流量超过500ml,说明有吻合口出血或渗血的可能,应给予止血药物,并作好手术止血准备,必要时进行手术。如24小时内抽液颜色逐渐变浅、变黄,引流量不超过1000ml,病人无腹胀感觉,说明胃内液体已通过,向下运行,可于48小时后拔除胃管。拔管前,先由胃管注入一剂理气攻下的中药,以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3.在胃肠减压、禁食期间,应适量输液以补充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拔除胃管后,即可开始少量多次口服液体;术后3~5日进流质饮食;6~7日后进半流质饮食;10日后可进软食;2周出院后仍按多次少量原则酌情调节饮食。
5.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并帮助病人咯痰。拔除胃管后即可下床活动。
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可作全口(也可作半口)吻合。吻合时,输入袢应尽量缩短,结肠系膜下不遗漏间隙,在距胃空肠吻合口上2cm胃壁处把横结肠系膜切口缝合在胃壁上,并关闭结肠系膜切口,避免小肠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