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次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可以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时,才考虑采取手术治疗:1.溃疡病大量或反复出血者。2.瘢痕性幽门梗阻者。3.急性穿孔,不适于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又能耐受胃切除术者。4.胃溃疡并有恶性变者。5.顽固性溃疡,经内科合理治疗无效者。

  • 就诊科室:胃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静脉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胃畸胎瘤 双胃 胃良性肿瘤
适应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多可以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仅在发生以下各种情况时,才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1.溃疡病大量或反复出血者。

2.瘢痕性幽门梗阻者。

3.急性穿孔,不适于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又能耐受胃切除术者。

4.胃溃疡并有恶性变者。

5.顽固性溃疡,经内科合理治疗无效者。

术前准备

1.无幽门梗阻时,术前1日改为流质饮食;有轻度幽门梗阻时,术前2~3日即改为流质饮食,术前1日中午以后开始禁食;严重幽门梗阻时,术前2~3日即应禁食,但可饮少量水。

2.严重的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有潴留者,术前2~3日,每晚放置胃管吸尽胃内潴留物,术前1日晚应以温生理盐水洗胃。

3.幽门梗阻呕吐频繁者,应检查血钾、钠、氯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如不正常,应先纠正。

4.术前禁食病人,应静脉输液供给热量,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5.手术前1日晚用肥皂水灌肠。

6.手术日早晨下胃管,抽空胃液后留置胃内。

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左上经腹直肌或左正中旁切口,长约12~14cm。

3.探查腹腔:剖开腹壁,探查证实诊断,适合作胃部分切除术者,即可分离胃部。

4.分离胃大弯:助手把胃提起,在胃大弯中部胃网膜血管弓下缘的胃结肠韧带上,选择无血管区(这里胃结肠韧带与横结肠系膜之间一般无粘连),用止血钳把胃结肠韧带先分开一个洞,伸入手指提起胃结肠韧带,然后沿大弯侧胃网膜血管弓下缘,向左侧分次将韧带在两把钳夹的止血钳之间切断,并用丝线结扎。分离至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后(如系半胃切除术,分离至此即可),再紧贴胃壁继续进行分离,直至切断胃网膜左动脉远段2~3支分支为止。切断的血管用丝线作双重结扎。再反方向沿胃大弯向右分离。在大弯下缘的右侧,胃结肠韧带和胃后壁与横结肠系膜和胰头部包膜是经常紧贴甚至粘在一起的,不宜象左侧那样大块钳夹切断,应先剪开胃结肠韧带前层,伸入手指或用小纱布球,将胃结肠韧带前层,与后层钝性分开。注意识别和保护结肠中动脉,将它与后层一起向后推开。在幽门附近,应紧贴胃壁分离出胃网膜右血管近段,加以切断、结扎(近侧残端应双重结扎或加缝扎)。然后,继续紧贴胃和十二指肠下缘分离,达幽门下1cm,切断来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小分支。

5.分离胃小弯:在胃小弯选择小网膜(肝胃韧带)无血管区,先穿一洞,于幽门上缘分离胃右动脉,加以切断、结扎。继续沿小弯向左分离小网膜,在胃左动脉第2分支以远切断胃左动脉,并作结扎加缝扎。

6.切断十二指肠:胃大、小弯网膜的分离必须超过幽门以远1cm。在幽门近、远侧并排夹两把十二指肠钳,用纱布垫在幽门后面以免污染。在两钳之间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暂不处理,用纱布包盖,待胃切断后再进行吻合。也可在结扎处理胃右动脉之后先切断十二指肠,用纱布保护十二指肠残端,再把胃残端向上方翻起,分离胃左动脉,在第2分支以远切断后结扎加缝扎。

7.切除胃体:在胃体拟定切线以远2cm处夹一把胃钳(payr),再在胃钳近端的大弯侧,用一把十二指肠钳呈水平位夹住胃体宽度的一半在十二指肠钳远端0.5cm处与钳平行切断大弯侧胃体。为了彻底切除窦部及小弯侧舌状突出,小弯侧切口应斜向贲门部。在胃左动脉第2分支以远夹一把大弯钳,沿钳远端切断,将胃远段切除。

8.缝闭十二指肠残端:切断十二指肠后,首先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用0号肠线环绕止血钳作连续缝合后,抽掉止血钳,拉紧缝线两端,暂不要打结和剪断,继续用同一缝线的两端分别在上、下角作一半荷包缝合,包埋两角,然后向中间做浆肌层连续内翻褥式缝合。两线头在中间会合后打结。最后作一排浆肌层间断缝合。

9.选择空肠上段及关闭系膜间隙:第一助手提起横结肠,将其系膜扩展拉紧,术者用右手第2、3指沿横结肠系膜滑到其根部,找到第1腰椎体左侧下方的十二指肠悬韧带,证实确是空肠的起始部后,由此往下选择一段空肠,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5和25cm的两点处各缝一牵引线作为标志,各胃肠吻合时用。如果施行结肠前胃空肠吻合,需先将横结肠系膜与选定备用的空肠段系膜间隙用1-0号丝线间断缝合3~5针闭合,以防止术后小肠通过,形成内疝。当空肠起始段部位正常时,多需采用空肠近端对胃大弯的吻合,才能关闭系膜间隙。

10.缝合吻合口后壁外层:将预先选定的空肠段绕过横结肠前面上提,靠拢胃残端,准备吻合。向上方翻卷胃残端直钳,显露后壁,将钳近端0.5cm处胃的壁与空肠壁作一排浆肌层间断缝合,拆除作为标志的牵引线。

11.切开胃壁与空肠壁:在距浆肌层缝合(后壁外层缝合)的两侧各0.5cm处,先切开胃后壁浆肌层,缝扎胃壁粘膜下血管的近侧端。每针要对准血管旁边,从粘膜下层穿入,跨过血管,在胃近端浆肌层边缘穿出。这样贯穿一点浆肌层组织,可以在剪除钳夹过的残端后,避免粘膜层过多地外翻。按同法缝扎胃前壁的粘膜下血管。然后,切开空肠浆肌层,于切缘的两侧分别缝扎粘膜下血管。最后,剪除钳夹过的胃壁残缘,并剪开空肠粘膜,吸尽胃、空肠内容物。

12.完成胃空肠吻合:用0号或1号肠线先从胃小弯侧角开始,由肠腔进针,穿过胃、肠两后壁全层至胃腔,再返回从胃腔进针到空肠肠腔,在腔内打结固定,线头暂不剪去。用同一肠线在胃空肠吻合口后壁作全层锁边缝合,边距0.5cm,针距0.8cm,直达胃大弯侧角,并使胃大弯侧角内翻。再由大弯侧角绕到吻合口前壁,将前壁全层连续内翻褥式缝合至小弯侧角,与保留的肠线线头打结。最后,用丝线在前壁加作浆肌层间断缝合。至此,胃次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即告完成。检查吻合口通畅,腹腔内无出血和遗留物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后护理

1.术后平卧,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坐位。

2.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并观察抽出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在最初12小时内,需注意有无新鲜血吸出;如12小时内引流量超过500ml,说明有吻合口出血或渗血的可能,应给予止血药物,并作好手术止血准备,必要时进行手术。如24小时内抽液颜色逐渐变浅、变黄,引流量不超过1000ml,病人无腹胀感觉,说明胃内液体已通过,向下运行,可于48小时后拔除胃管。拔管前,先由胃管注入一剂理气攻下的中药,以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3.在胃肠减压、禁食期间,应适量输液以补充营养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拔除胃管后,即可开始少量多次口服液体;术后3~5日进流质饮食;6~7日后进半流质饮食;10日后可进软食;2周出院后仍按多次少量原则酌情调节饮食。

5.术后鼓励病人咳嗽,并帮助病人咯痰。拔除胃管后即可下床活动。

注意事项

1.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较久,或系穿透性溃疡,小网膜腔右侧粘连严重而闭锁,宜先剪开胃结肠韧带前层,用手指靠胃大弯推压,分离粘连,把横结肠系膜及其中的结肠中动脉向下后方推开,用紧靠大弯向幽门下分离。只有看清结肠中动脉后,才能将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切断,并用丝线缝扎。

2.术后近期吻合口出血,多年来胃肠吻合口胃的一侧,也可因小弯侧一半胃壁的肠线缝合针距太大和收得不紧而出血。缝合小弯侧时,除针距不要超过0.8cm并尽量收紧肠线外,还应用肠线加作第2排全层连续缝合,每针穿过第1排连续缝合的两针间的中点,边缝边拉紧。大弯侧胃吻合口前壁、后壁,则应作粘膜下血管缝扎。

3.毕罗Ⅰ式吻合,必须注意避免吻合口有张力。十二指肠活动度小,对术前伴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在吻合时可能不感觉有张力,但术后梗阻解除,胃壁恢复张力后,吻合口两端的胃肠壁收缩牵扯,即可影响吻合口愈合,或导致吻合口狭窄。因此,进行毕罗Ⅰ式吻合时,最好把十二指肠外侧的后腹膜切开,使十二指肠和胰头松解左移,同时吻合口后壁浆肌层缝线应穿过胰腺前的后腹膜,以防胃肠端回缩。

4.估计吻合口欠大时,可先将十二指肠断端切开一小段(1~1.5cm)再作吻合,即可扩大吻合口。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