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管或胆囊之引流术

胆道引流方法分为外引流、内外引流及内引流,常用于伴有梗阻性黄疸者,前两种方法最简便,适用于短期应用和内引流失败的患者。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介入性胆道内引流方法是金属支架对胆管的扩张及支撑,促进胆汁的正常排泄,减轻患者黄疸症状。胆道支架引流术可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命长度。

  •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静脉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医源性胆管损伤 外伤性胆管损伤
手术步骤

1.穿刺点的处理

2.胆管造影除采用B超引导不需要先造影外,X线引导时需先行胆管造影。用千叶针水平刺向第11胸椎右缘的2cm处停止。剑突下入路则右斜刺向该区,进针深度应在8~10cm之间。用5ml注射器抽稀释的对比剂,边注入边后撤穿刺针,直至胆管显影。其显影的标志为一管道持续显影,并缓慢流动形成树枝状管道。继续加注lO~20ml对比剂,至主要的胆管显影。若刺中肝静脉则显示对比剂向第二肝门迅速排空,提示穿刺层面偏背侧。若刺中肝动脉和门脉,显示对比剂较快速流向肝内并消失,提示肝管在其附近,可将穿刺层面略偏向背侧或腹侧。肝外和包膜下穿刺则显示条状或片状密度增高影。肝实质或肿瘤内穿刺可显示小团状影,弥散缓慢。应注意胆管内不可过多注入对比剂,以免胆管内压突然增高,使感染的胆汁逆行入血造成菌血症。若注入的剂量不足以明确诊断,可先行引流管植入,待引流24h后再行胆管造影。

3.胆管穿刺有一步穿刺法和两步穿刺法。

通常采用两步穿刺法:胆管造影后撤出千叶针,选定欲穿刺的胆管部位,在用套管针重新穿刺。术者左手持针体,右手顶紧针芯勿使其退入针套。进入皮下组织后令患者屏气,迅速刺进肝包膜,然后调整方向及水平面,向已显影的胆管分支穿刺。部位一般选择胆管分支为宜,以利后续操作。一般刺入胆管时可见管壁先受压变扁。退出针芯,缓慢后退针套,观察有无胆汁流出,一旦有胆汁顺利流出即可送入导丝。若流出血液则稍候,观察后来是否流出胆汁,或血中是否混有胆汁(胆汁常较粘稠带丝,或滴于干净纱布上,可于周边显示明确的黄色带)。否则继续后撤外套管,一般要求套管勿退出肝包膜,以免肝包膜的多处损伤,造成出血。有时胆汁过于粘稠不易流出,可采用注入对比剂观察的方法。本法的优点:第2次行套管针穿刺时,可根据胆管显影的情况,选择有利于胆管插管等后续操作的胆管分支及部位进行。缺点:行套管针穿刺时,有时难以一次成功,对肝脏损伤相对较大。

一步穿刺法:如配有微导丝,可沿千叶针送人,然后退出穿刺针;如为PTCD套装则可沿千叶针直接送入套管针。本法损伤相对较小,操作较简单。若因穿刺的胆管部位不满意,有时难以完成后续的胆管插管等操作,仍需行二次穿刺。

4.胆管插管胆管穿刺成功后,先送入较柔软的导丝,尽量使其进入胆总管。有可能的话,或需作内外引流时可通过狭窄区进入十二指肠,可顺手沿导丝推送外套管深入。撤出导丝后,放出部分胆汁,并注入少量对比剂作进一步观察,已明确管端的位置和胆管情况。换入超硬导丝,并用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再植入引流管。

单纯外引流可用猪尾形导管置于狭窄的近端。内外引流则用多侧孔的内外引流管,远端置于十二指肠内,近端置于扩张的胆管内,切忌其侧孔置于肝实质内和肝包膜外,否则可造成出血、胆汁腹腔漏和导管堵塞。若梗阻平面较高,位于肝门区同时累及左右肝管,而导丝经过反复尝试仍不能通过狭窄端进入胆总管,引流管可置于左右肝管的较大分支内或骑跨于两个分支。为提高引流效果,可同时经剑突下和右腋中线入路行左右胆管引流术。

引流管植入后,即观察胆汁是否可顺利流出及胆汁性状。若胆汁流出困难则透视下调整管端位置,并注入对比剂观察其是否位于胆管内。可用生理盐水注入导管,待胆汁自行流出,必要时可稍加抽吸。

5.引流管的外固定直到观察到胆汁顺利流出,方可行外固定。首先将导管固定线轻轻拉紧,旋紧接口螺丝或固定器。剪去多余固定线,否则该线可切伤导管接口部。以往常采用局部皮肤缝线固定,该方法局部感染和脱管率较高,现多不采用。可用专用导管固定器将导管夹紧,将固定器贴于皮肤上。可允许患者淋浴,但较粗、硬的导管不宜采用此方法。

并发症

1.胆管出血:主要与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器械不合适有关。如肝门区的癌肿在穿刺中易导致出血。在PTCD成功后,有少量的血性胆汁则较常见。

2.胆汁漏:可漏入腹腔或经穿刺点漏出腹壁外。临床上约3.5%~10%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漏出现象可自行消除,极少需特殊处理。胆汁漏出的原因主要有:①扩张的通道粗于引流导管。②引流管不够深入,部分侧孔漏于肝实质,甚至肝外。③引流管引流不畅。可行经引流管造影,明确原因并做针对性处理。

3.逆行胆管感染:包括原有化脓性胆管炎造影时造成胆道内压过高,感染的胆汁人血,形成脓毒败血症和迟发的逆行胆管感染。

4.胆汁分泌过量:正常胆汁分泌每日约600ml,如高于1500ml,称为胆汁分泌过量,最高日流出量可达3000ml。

术后护理

1、术后引流管的观察。胆囊癌患者在术后会在身上放置各种不同的引流管,应该妥善的固定,保持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还要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流量多少。

2、生命体征的观察。按照麻醉常规来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然后每天测体温、脉搏。很多患者手术后会出现创伤反应,患者体温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1~2天后恢复正常,持续高烧不退或出现高热现象,要立即检查伤口是否感染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3、伤口的观察。要注意患者伤口有没有渗血、渗液,保持伤口上敷料的清洁干燥。

4、注意营养的补充。应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动物的肝、肾、鱼及油炸食品,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者造成胆管结石。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