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抽脓以治疗肝脓肿或协助病因诊断。
有出血倾向和凝血异常者,疑为肝包虫病者。
清洁盘、肝穿刺包、腹带1条、小砂带1只、无菌手套、玻片、试管、培养瓶等按需要准备。
1、术前应详细了解有无出血倾向,并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试管法)、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如有异常应暂缓施行,待纠正后再行穿刺。送血型及必要时交叉配合并备血。
2、应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训练屏息方法(深吸气后呼气末屏气片刻)。有咳嗽或不安者,术前1h给可待因或地西泮(安定)。
3、术前应进行B超探查,明确脓肿位置、大小、范围,以确定穿刺部位、方向及进针深度。
4、患者平卧、肩外展、屈肘,手置枕后以张大肋间,腰下铺放腹带。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
5、穿刺针栓连接短胶管,用血管钳夹闭(或关闭三通开关通路)。先将穿刺针刺至皮下,嘱患者屏息,然后将穿刺针按超声定位方向及深度刺入肝脏脓腔,刺到脓腔后,患者可浅表呼吸。连接50ml注射器,去夹(或开放三通开关通路)抽吸,助手持钳协助。若未抽得脓液,嘱患者屏气,将针退至皮下,让患者呼吸片刻,再按上法于屏息时更换方向进行穿刺抽吸,一般以3次为限。抽到脓液后,应尽量抽尽脓液,再用抗生素反复冲洗脓腔3-4次。
诊断性肝穿刺可用不带短胶管的穿刺针,接以10ml注射器,参照上法进行穿刺。
6、穿刺完毕,拔出针头,穿刺处应紧压片刻以防出血,在裹紧腹带,局部可压以小砂袋。
健康饮食。
1、一定要在患者屏息情况下进行穿刺或拔针,切忌针头在肝内转换方向,以免撕裂肝组织导致大出血。穿刺深度一般以不超过6-8cm为妥。
2、当注射器抽满脓液须卸下时,应先夹闭胶管,以防注射器卸下后空气窜入。如用带三通开关的穿刺针,则可将通路转向排液处,推动注射器活塞,脓液即可外流,毋须卸下注射器。
3、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或内出血征象,必要时紧急输血,并请外科会诊。
4、穿刺所得液体,可根据需要送检。
5、为治疗需要,可向脓腔注入抗阿米巴药物及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