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脓肿较大,局部皮肤红肿,有破溃迹象。
2.中毒症状明显,暂时无手术条件者,如高热不退。
昏迷或无自制能力者。
1.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与体检,并作穿刺,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2.合理应用抗生素。
3.注意支持疗法,如输血、输液,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
1.浅部脓肿
(1)用2%普鲁卡因做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应做皮试)。
(2)用尖刀刺破脓腔中央皮肤,向两端延长切口,切口应尽量小。
(3)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入其中,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地将其分开,使其成单一腔隙,置入硅胶管1根作为引流,以利排脓。
2.深部脓肿
(1)选用适当的有效麻醉。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脓肿突出、肌肉薄弱处,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
(3)置入有侧孔的引流管。
(4)若脓肿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止血后置入引流管。
(5)术后做好手术记录,注明引流量。
腹膜炎。
健康饮食。
1.继续抗感染,支持治疗。
2.注意观察及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明显出血时要及时处理,引流不畅时要注意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用手捏挤引流管,以防脓块阻塞。手术后3日可用抗生素液冲洗引流管,当脓液过稠时可在冲洗液内加入糜蛋白酶等。
3.引流量减少至10ml时,可予拔管。
4.取半坐位,以利引流。
5.应用保肝药物。
6.注意腹部体征,一旦出现腹膜炎要及时处理。
1.严格无菌操作。
2.一般不做单纯脓肿引流,骨病灶如不同时清除,容易发生窦道和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