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掌长肌游离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

双掌长肌游离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用于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 肛门失禁是粪便通过肛门失去控制,或控制能力减弱的现象。引起肛门失禁的原因很多,失禁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肛门失禁既可以是习惯性,也可能系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缺欠所致,多见于腰骶部脊柱裂或脊膜膨出。这类病儿排便的感觉及肌肉的运动均受影响,直肠充盈时无便意,故无反射性排便活动。肛门外括约肌系统及盆底肌肉在无运动神经支配下处于放松状态,故粪便可随时漏出。肛门失禁也可见于直肠肛门外伤的病例,但最多见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特别是高位肛门闭锁时,直肠发育不全,盲端位于肛提肌上方,又缺乏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的发育也发生若干变化。

手术中外括约肌损伤、术后并发感染及瘢痕形成均可能影响外括约肌的功能。此外,在直肠拖出过程中,直肠未能通过肌肉复合体也是造成术后失禁的原因之一。据我们统计,肛门失禁的70.1%继发于高位无肛术后,肛门失禁也见于肛门部疾患,如肛门直肠脱垂导致括约肌松弛,骶尾部或肛管肿瘤的牵拉、肛门瘢痕性狭窄等。由于肛门失禁的病因及失禁的程度有很大不同,有时同时有几种原因所引起,故治疗也相当复杂。

  • 就诊科室:肛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排泄部位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适应症

适应于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并发的失禁及肛门外伤后所致的失禁。

禁忌症

1、神经性肛门失禁 游离移植的肌肉神经再生困难、疗效较差。

2、5岁以下小儿,因掌长肌发育较差,移植后因获得的肌力太小而影响功能。

3、肛门周围如有巨大瘢痕或肛口过大时,不适合做肌肉游离移植术,应先做门成形术。

4、狭窄性肛门失禁。

手术步骤

1、膀胱截石位,双上肢外展固定。于肛门后方1.5cm处,在正中线上向尾骨尖做3cm长的切口,解剖出肛提肌及残留外括约肌。在两侧耻骨支的下方各做1个斜行切口,长2cm。通过肛门后方的切口在肛提肌的水平向直肠两侧做隧道,直达耻骨支后缘,并与耻骨支下方的2个切口实现贯通。

2、将第1条掌长肌从肛门后方切口放入隧道,两条肌腱分别从耻骨支切口拉出;另一条肌肉从耻骨支右后方切口放入隧道,使肌腹位于肛门前方、将两肌腱分别围绕直肠两侧,然后从肛门后方切口拉出。

3、将第1条肌肉的两条肌腱拉紧后,用6-0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尾骨上。然后将第2条肌肉的两肌腱拉紧,用6-0丝线缝合固定于耻骨骨膜上。分层缝合上述3个切口。

并发症

1、切口感染

是掌长肌游离移植的主要并发症。因一旦感染将导致移植肌坏死而失败。预防的方法是术前要彻底清洁洗肠,术中注意保持手术野的清洁、避免接触肛门,可用沾有1∶5000的新洁尔灭纱布填塞肛门,待切口缝合及包扎后再予取出。另外术中选择切口不要距离肛门太近。完成肌肉移植后在缝合切口前,可向隧道内注入抗生素溶液。

2、切口裂开

切口靠近肛门,术后因肛门的括约作用容易造成切口裂开。切口一旦崩裂,移植肌将外暴,继发感染及坏死,使手术失败。术中缝合切口有张力时,应予以减张缝合。如切口发生部分裂开,应及时消毒后缝合;如因感染而切开,应予引流,迅速将感染局限,待愈合后常不致发生整条肌肉坏死,对手术效果影响不大。

术后护理

1、为保持肛门口清洁,术后禁食3d,然后开始进食流质,最好争取第1次大便在术后3d以后解出,以利切口的愈合。

2、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术后2周开始做提肛练习,因神经再生至少需要3个月,故肌肉的功能至少在个月以后才能逐渐恢复。随着时间延长,肌肉的功能会逐渐恢复。

4、如术前已做结肠造口,术后可不必禁食,待肛门功能恢复后再关闭造口。

注意事项

1、掌长肌去神经后肌肉已发生明显萎缩,切除过程中应手法轻柔,防止强力牵拉肌肉,造成肌纤维断裂。

2、肌腱从中间切断后,将切除的肌腱缝合于肌肉的另一端时缝合要牢固,防止牵拉时断裂。

3、肌肉切除后应仔细剥除筋膜,以利移植后神经、血管再生。

4、肛门后方的切口要解剖出残留外括约肌及肛提肌,肛周的隧道也要紧靠肌肉,以便使移植肌能靠近上述肌肉,并从肌肉内获得神经及血管再生。

5、缝合移植肌肌腱时,应将肌腱适当拉紧,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才能保证术后的功能。但也不能牵拉过紧,以防肌肉纤维及肌腱断裂。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