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肉瘤也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较少见。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常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在明显恶性的浸润中,外皮细胞明显增生,胞核异形,核有丝分裂象多见。细胞间无或极少网状纤维,但仍见有一界线不清的包膜,因此,从肿瘤组织学的变化,常不能确定临床的病情。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静脉曲张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30000元)
本瘤恶性程度很高,约1/5的病例局部复发,约一半的病例可能在诊断后1年死于转移、转移常至肝、肺、骨等处,也可转移至局部淋巴结。与预后差相关的因素包括:老年患者,肿物位于腹膜后,肿瘤体积大及Ki-67指数高。
在内皮细胞排成的血管腔和血管芽的四周,可见不规则增生的紧密聚集的外皮细胞,细胞呈椭阅形或梭形,在网状纤维染色时,可见网状纤维环绕在毛细血管内皮的周围,而肿瘤细胞则在网状纤维环的周围,网状纤维染色对此肿瘤的诊断有相当价值,在明显恶性的浸润中,外皮细胞明显增生,胞核异形,核有丝分裂象多见,细胞间无或极少网状纤维,但仍见有一界线不清的包膜,因此,从肿瘤组织学的变化,常不能确定临床的病情。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尽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有发生巨大瘤体破裂的危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
血管肉瘤发生转移,主要是通过淋巴和血液转移。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少数为先天性,好发于皮肤,皮下,肌肉和骨组织,也可发生于口腔,纵隔和腹膜后等部位,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头,颈部,通常是单发,大小不一,直径为1~4cm,质硬,呈结节 状或斑块,表面皮肤正常,偶见静脉曲张 或毛细血管扩张,有时表现为良性,边界清楚,生长缓慢 ,而恶性者生长快,呈侵袭性生长,还有一些则形成转移,肺最易受累,有些病例,在皮肤肿瘤切除后数年,还能发生转移,其途径可能通过淋巴管或血流。
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本病与单发性血管球瘤不同,损害较大,细胞增生不规则,胞核多形,与Kaposi肉瘤也要区别,但后者血管增生更加明显,内皮细胞更加突入管腔,几乎经常有红细胞溢出,在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中,血管腔比较突出,同时网状纤维染色时,可见网状纤维与瘤细胞的关系完全不同,可供区别。
诊断应注意与单发性血管球瘤 ,Kaposi肉瘤鉴别。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鱼肝油酸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30000元)
尽可能施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助加放疗,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尽管如此肿瘤复发率仍较高,约有半数病人引流区淋巴结肿大,手术常需同时施行淋巴结清扫,此肿瘤发病率低,对化疗是否有效,尚不肯定。
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具的清洗、消毒。
第一、血管肉瘤患者的饮食应尽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使通畅,防止便秘,因为经常便秘,有发生巨大瘤体破裂的危险。
第二、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富含营养之品为宜,多选用维生素和镁类含量丰富的食物,忌食油腻厚味、辛辣刺激性、发性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烧烤、烈性酒及辛辣煎炸食品等。
南瓜子仁
莲子
葵花子仁
白果(干)
干腌菜
白扁豆
草鱼
猪油(板油)
清汤蛋白香菇
白菜清汤
雪菜鸡丝面
雪菜牛肉粥
冬菇椰菜豆腐粉丝汤
菠菜豆腐汤
罗汉果金银菜柿饼汤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