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maligment melanoma of uveal),是成年人中最多见的一种恶性眼内肿瘤,在国外其发病率占眼内肿瘤的首位,在国内则仅次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居眼内肿瘤的第二位。此瘤的恶性程度高,易经血流转移,在成年人中又是比较多见,在临床工作中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此,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应予充分重视。 此病以中年以上患者为多,眼后极部是好发部位,向前则发病率依次递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较皮肤者为好,前者死亡率为50%,而后者可达80%,局部复发或转移大多发生在术后1年内,个别病例则可延长5年或10年以上,预后和肿瘤细胞类型有密切关系,梭形细胞型死亡率较低,上皮细胞型死亡率较高。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05%-0.0008%
易感人群: 成年人中最多见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青光眼 巩膜炎
就诊科室:肿瘤科 肿瘤综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65%
常用药品: 羟基脲片 司莫司汀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无明显诱因。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较皮肤者为好,前者死亡率为50%,而后者可达80%,局部复发或转移大多发生在术后1年内,个别病例则可延长5年或10年以上,预后和肿瘤细胞类型有密切关系,梭形细胞型死亡率较低,上皮细胞型死亡率较高。
1.继发性青光眼 或肿瘤坏死诱发眼炎(葡萄膜炎或眼内炎)。
2.眼底病变可同时合并瞳孔异常(相应部的瞳孔无反应,不易散大或不呈正圆)。
3.血流回流障碍或局部肿瘤坏死而引起巩膜炎 。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尽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从而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临床表现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即可向内也可向外发展,向外发展则早期引起眼外蔓延,临床上可有眼球突出,而眼底的改变不大,向内发展则在视网膜下引起球形隆起,发展快,病程短,早期视力障碍 和广泛的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类型是沿脉络膜平面发展,形成弥漫性,扁平性增殖,而不形成局限性隆起,此型发展缓慢,病程长易被漏诊,现将各型分述如下: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因为外受巩膜,内受玻璃膜的限制,早期则沿脉络膜面扩展,在玻璃膜未被穿破之前,肿瘤呈扁平的椭圆形,隆起不高,肿瘤表面的视网膜改变不大,发展也比较缓慢,一旦玻璃膜被穿破,肿瘤因失去原有的限制,而在视网膜下腔内迅速扩大,形成底大,头圆,颈细为典型蘑菇状外观,肿瘤头部可因血液回流障碍而有大量的血窦出现,并可因增长迅速,血液供应不止,而有坏死和出血发生,这时肿瘤部视网膜的隆起较高,视网膜脱离范围也可逐渐扩大,肿瘤顶端,因和视网膜粘连较为密切,故不易脱离,少数肿瘤穿破顶端的视网膜,使肿瘤裸露在玻璃体中。
眼压早期正常或偏低,多数病例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眼压有所增高,若肿瘤起源于巩膜导水管附近,在眼压升高 之前,往往已有眼外蔓延;另一方面,肿瘤位于涡状静脉附近,尽管肿瘤较小,眼压却可能升高,最后在肿瘤大量坏死,引起剧烈炎症反应情况下,眼球迅速萎缩,眼压偏低。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可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向前容易引起眼压增高和虹膜根部离断 ;向后发展则可导致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此时临床上可能仅表现为类似中心性视网膜病或视乳头炎的现象,如不扩瞳检查,常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从睫状体部向中央高度发展的肿块,则可压迫晶状体,使之发生移位或脱位,早期向外蔓延者,肿块可出现在前部球结膜下。
葡萄膜黑色素瘤眼内扩散及沿视神经蔓延者,比较罕见,但沿血流发生全身转移的情况,则较多见,转移最多见于肝脏,次为皮下组织和肺脏,亦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发生率和肿瘤的细胞类型有关,上皮样细胞型最高,梭形细胞型最低,如果按网状纤维为衡量标准,则网状纤维含量愈高,转移率越低;反之,网状纤维含量越低则转移率就越高。
1.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眼底。
2.辅助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B超声扫描,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诊断依据
1、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早期症状有视物变形 ,变小,中心暗点以及屈光度的改变 (远视持续增加),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足以证明视网膜下有一个实质性肿物在持续增大,边缘部脉络膜黑色素瘤早期可无明显症状,视网膜脱离 后,则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 ,位于上方边缘部黑色素瘤很特殊的一点,是在病程早期就会合并黄斑部扁平型视网膜脱离,如不扩瞳详细查看周边部眼底,容易误诊。
2、由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多起源于睫状神经,眼底病变可同时合并瞳孔异常 (相应部的瞳孔无反应,不易散大或不呈正圆),或在角膜相应部位出现扇形感觉减退区。
3、血流回流障碍或局部肿瘤坏死而引起巩膜炎,表现为局限性巩膜充血 ,巩膜内外有肉芽组织增生。
4、眼球疼痛,疼痛的原因可由继发性青光眼或肿瘤坏死诱发眼炎(葡萄膜炎 或眼内炎)所引起,少数则由于肿瘤浸润或压迫睫状神经节所致。
5、前房或玻璃体出血因肿瘤坏死所导致。
6、眼球突出 ,肿瘤向球后蔓延所引起。
7、巩膜透照试验:在鉴别诊断上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在炎症病变,黄斑盘状变性 ,脉络膜转移癌或脉络膜血管瘤,均可透光;而在脉络脉黑色素瘤,一般是不透光的。
8、B型超声诊断仪扫描:B型超声波检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屈光介质混浊 病例更有帮助,肿瘤表现平滑蘑菇状突出;肿瘤超声波的后面有回声阴性区(声影),脉络膜凹陷 。
9、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1)视网膜血管与肿瘤血管同时出现双重循环。
(2)早期无荧光显影,晚期荧光增多,显高低荧光混杂的斑驳形态。
10、同位素32磷吸收试验阳性 。
11、CT,磷共振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脉络膜痣。
2.脉络膜血管瘤 。
3.脉络膜转移瘤。
4.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5.脉络膜出血 。
就诊科室:肿瘤科 肿瘤综合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65%
常用药品: 羟基脲片 司莫司汀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1、手术
(1)位于眼球内者行眼球摘除术。术中应用全麻、忌用局麻,防止促使肿瘤细胞播散。
(2)蔓延到眼球外者行眶内容摘除术。
2、蔓延到眼球外者行眶内容摘除术。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主观积极性,保持乐观精神,避免紧张情绪。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帮助黑色素瘤患者康复。以下这几点黑色素瘤的饮食注意事项,黑色素瘤患者可借鉴,用来指导饮食。
1).少食脂肪:
脂肪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摄入不宜过量。长期高脂肪膳食易导致黑色素瘤,大肠癌,乳腺癌。
2).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量而应饮食多样化:
高蛋白的膳食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更弱,并且对肿瘤的治疗不利。
3).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鸡蛋黄
鸡蛋
鹌鹑蛋
南瓜子仁
啤酒
白酒
鸭血(白鸭)
白果(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