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上皮部分剥脱,呈卷丝状,一端附着在角膜表面,另一端游离的状态,称为丝状角膜病变(filamentary keratopathy)。除去致病原因,局部滴用角膜滑润剂、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及5%生理盐水即可。无效时间可在裂隙灯下,表面麻醉后用棉签蘸生理盐水除去丝状物。也可蘸乙醚、1%~2%硝酸银或10%硫酸锌等擦拭丝条,然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加眼罩覆盖患眼一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有一定疗效。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结膜充血
就诊科室:眼科学 眼科 角膜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氯霉素滴眼液 眼氨肽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②基底膜与前弹性膜接合异常;③类粘液形成过多,多见于干眼病和病毒感染(腺病毒,HSV等),也可见于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瘢痕性角膜炎(沙眼,天疱疮等),此外角膜擦伤,戴角膜接触镜,内眼手术后也可引起该病变。
患者应注意充分休息。让眼睛多与新鲜空气接触,以利康复。多听轻松音乐,也利于缓解眼痛与局部刺激症状。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豆类、豆制品、瘦肉、蛋类等高热量、高蛋白食品,以利角膜修复。应戒烟酒,不要吃煎炸、辛辣、肥腻和含糖度高的食品。精神调养于本病十分重要,最忌郁怒,以免加重肝火,不利康复。但也不宜过度言谈嘻笑,以心情舒畅、宁静为度。
为了预防角膜炎,应注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单疱角膜炎患者终身带毒,任何影响免疫波动的因素,都会引发旧病复发。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避免熬夜、饮酒、暴饮暴食、感冒发烧、日光暴晒等诱因,才能减少旧病复发的危险。一旦旧病复发,要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诊疗和咨询,不要胡乱用药,以免使病情复杂化,加大疾病的治疗难度。
结膜充血,泪膜异常,角膜上皮点状缺损。
1、有长期蒙眼病史,或患有角膜干燥症,绝对期青光眼等。
2、轻者仅有眼部异物感,重者角膜刺激症状明显。
3、角膜表面上皮呈卷丝状,可细如针尖,或粗如芝麻,一端附着于上皮,另端游离,多见于上方角膜缘附近。
1.病史咨询
有无角膜刺激症状及外伤史,局部和全身是否用过皮质类固醇;有无慢性泪囊炎、内翻倒睫等眼病及有关的全身疾病。
2.眼部检查
刺激症状严重者,特别是小儿,可先滴表面麻醉剂后再行检查。对有穿孔危险者,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对角膜表层损伤,利用荧光素染色法很容易查见,利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更易查出角膜病变部位和形态。必要时作角膜知觉检查和泪液分泌功能检查等。
诊断
根据病史及典型的角膜病变形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主要与角膜混浊、角膜瘢痕进行鉴别。
角膜混浊:混浊的角膜呈灰白色,明显增厚。较未混浊的角膜厚2~3倍,表面有小皱褶。 光镜下可见表面鳞状上皮层厚薄不均,有的脱落。固有膜的最表层(即Bowman膜)结构模糊,固有层内胶原纤维肿胀,含有空泡,细胞成分减少。固有膜的最内层(即descement膜)肿胀,内皮细胞脱落。
角膜瘢痕:是指由于角膜炎症、外伤及其他角膜疾病深达角膜基质层,病愈后角膜结缔组织增生,修复炎症或外伤造成的缺损,形成的不透明结缔组织。角膜瘢痕可引起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角膜混浊以及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就诊科室:眼科学 眼科 角膜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氯霉素滴眼液 眼氨肽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除去致病原因,局部滴用角膜滑润剂、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及5%生理盐水即可。无效时间可在裂隙灯下,表面麻醉后用棉签蘸生理盐水除去丝状物。也可蘸乙醚、1%~2%硝酸银或10%硫酸锌等擦拭丝条,然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加眼罩覆盖患眼一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有一定疗效。
1.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饮食上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吃豆类、豆制品、瘦肉、蛋类等高热量、高蛋白食品,以利角膜修复。
应戒烟酒,不要吃煎炸、辛辣、肥腻和含糖度高的食品。
鸡蛋
芝麻
腰果
栗子(鲜)
白酒
鸭血(白鸭)
杏仁
腐竹
薏米豆腐羹
健胃大豆芽肉片汤
清肠大豆芽豆腐汤
苦瓜豆浆汁
豆浆粥
玉米蒸饺
番茄芹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