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先天性者还可造成弱视。为了克服视力障碍,双侧下垂者,因需仰首视物,形成一种仰头皱额的特殊姿态。 为了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额肌收缩力量的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暴露性角膜炎 睑内翻
就诊科室:眼整形 眼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6个月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但亦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它肌肉发展的病例,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为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1)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
(2)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3)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大多数为先天性,也有遗传性,有时可与内眦赘皮,小睑裂,眼睑狭窄,斜视等同时存在,有些上睑下垂是后天形成的,多为单侧性,系外伤,病后肌肉或动眼神经损伤所致,因此要注意防止眼部外伤。
一般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复视,暴露性角膜炎 ,结膜脱垂,睑内翻等。
主要的症状是上睑不能上提,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重者需仰头视物,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
正常人上睑缘覆盖角膜上缘的2mm,睑裂平均宽度约为7.5mm,为了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额肌收缩力量的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要和重症肌无力 或交感神经性下垂者鉴别。
就诊科室:眼整形 眼科 眼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6个月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应针对原因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应早期手术矫正。尤其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有:
①增强上睑提肌的力量,如缩短或徙前肌肉。
②借助额肌或上直肌的牵引力量,开大睑裂。可根据病情及各肌肉力量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术前注意事项:
1、手术前两周内,请勿服用含有阿斯匹林的药物,因为阿司匹林会使得血小板凝固的功能降低;
2、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在初诊时如实向医生告知病情,以便应诊大夫确认手术方案;
3、手术前确定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身体炎症;
4、术前不要化妆;
5、女性要避开月经期。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7天之内尽量避免手术部位沾水;
2、保证手术部位清洁;
3、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
4、严格遵守医生嘱咐服药及复诊。
上睑下垂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中医称本病为“―仁胞下垂”,临床可分为命门火衰、脾阳不足和脾虚失运、中气不足两个证型。
(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型,症见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视物时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治宜温肾阳,益化源。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型,症见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珠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治宜升阳益气。
芝麻
栗子(鲜)
葵花子仁
白果(干)
鸭血(白鸭)
腐竹
赤小豆
白扁豆
黄瓜粳米粥
番茄黄瓜汁
黄瓜鸡片汤
黄瓜拌绿豆芽
酸黄瓜芦荟
酥炸菜花
青椒拌菜花
鲜菇炒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