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 >>
科室分类
下颌下隙感染

本病多见于拔牙之后,由口腔及牙齿感染引起。下颌下腺及下颌下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本病。一般来自下颌第2磨牙以前部位的炎症常先侵及舌下隙,第2、3磨牙的炎症则先侵入下颌舌骨下方的颌下隙,炎症蔓延至整个下颌下隙(包括舌下隙及颌下隙)成为脓性颌下炎(或称卢德维氏颈炎)。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可沿茎突舌肌向后扩展至咽旁隙、咽后隙,转而进入颈动脉鞘,并经咽后隙到达上纵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6%-0.008%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喉水肿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口腔科 颌面外科 口腔科学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琥乙红霉素颗粒 红霉素肠溶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口腔及牙齿卫生,积极治疗各类口腔内炎症,防止炎症蔓延。

病因

下颌下腺及下颌下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本病,一般来自下颌第2磨牙以前部位的炎症常先侵及舌下隙,第2,3磨牙的炎症则先侵入下颌舌骨下方的颌下隙;炎症蔓延至整个下颌下隙(包括舌下隙及颌下隙)成为脓性颌下炎(或称卢德维氏颈炎Ludwigs angina),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可沿茎突舌肌向后扩展至咽旁隙,咽后隙,转而进入颈动脉鞘,并经咽后隙到达上纵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

预防

注意口腔及牙齿卫生,积极治疗各类口腔内炎症,防止炎症蔓延。

并发症
喉水肿

并发喉水肿 ,可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窒息,全身有恶寒,高热,衰竭等脓毒病症状。

症状
高热 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 发炎 呛咳 张嘴颌骨响 恶寒 牙关紧闭 窒息

起病时,为原发炎 性灶周围组织红肿,疼痛,影响咀嚼及吞咽,炎症发展,继而出现口底疼痛,舌运动不灵,口涎外溢,牙关紧闭 ,下颌下区红肿,触之坚硬,口底组织水肿 隆起,肿胀的舌头向后上推移贴近上腭,因而说话不清,进食时易发生呛咳 ,若并发喉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 及呼吸困难 ,严重者发生窒息 ,全身有恶寒 ,高热 ,衰竭等脓毒病症状。

检查

下颌下隙感染需要做口腔检查。

诊断鉴别

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解剖特点来分析感染来源,再配合穿刺检查等,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

就诊科室:口腔科 颌面外科 口腔科学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琥乙红霉素颗粒 红霉素肠溶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1.除应用足量抗生素治疗外,及时切开引流甚为重要。当脓肿位于口底,尚未穿透下颌舌骨肌向颈部发展时,则在牙槽突内侧或口腔底部切开引流,炎症多可控制。口腔底的后、侧处有血管、神经通过,切开时要避免损伤。

2.切开后症状不见好转或已经形成脓性颌下炎,可在局麻下,于舌骨上方沿下颌骨下缘之下并与之平行做一横切口,切开颈阔肌及颈深筋膜浅层,在两侧下颌舌骨肌间做一垂直切口,向上分离即进入舌下隙。口底粘膜是否切开,视张力大小而定。皮肤切口避开不缝,以达到减轻组织的张力及缓解水肿的目的。手术前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随时做气管切开之准备。   

3.全身支持疗法。注意饮食,增加营养。给予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的药物,如胎盘蛋白、转移因子、新鲜血浆等。并注意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

护理

注意饮食,增加营养。给予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的药物,如胎盘蛋白、转移因子、新鲜血浆等。并注意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预防各种炎症的发生。

饮食保健

 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藕粉,蛋花汤,菜汤,面片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1.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鹿肉

鸡蛋

乌骨鸡

芝麻

1.忌吃容易滋养细菌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 2.忌吃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年糕、米粑、糯米饭;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花椒、生蒜。

白酒

杏仁

赤小豆

白扁豆

1.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香浓玉米汤

鸡肉蛋花汤

白菜蛋花粥

白菜炖猪骨汤

牛奶菠菜粥

菠菜豆腐蛋花汤

木瓜蛋奶汁

木瓜胡萝卜玉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