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是由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简称姜片虫,寄生于人、猪肠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成虫虫体较大,吸盘发达,吸附力强,造成的肠机械性损伤较其他肠道吸虫明显,数量多时还可覆盖肠壁,妨碍吸收与消化,其代谢产物被吸收后可引起变态反应。被吸附的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脱落以至溃疡,病变部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虫数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白蛋白减少,各种维生素缺乏;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肠梗阻,严重感染的儿童可有消瘦,贫血,浮肿、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等。在反复感染的病例,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致死。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虫媒传播
并发症:肠梗阻
就诊科室:寄生虫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5-7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
人因生食附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食物而感染,病人常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及吸收不良等症状。
姜片虫的吸盘肌肉发达,吸附力强,可致被吸附的小肠黏膜及附近组织炎症,点状出血,水肿及溃疡脓肿形成,吸附部位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大量黏液,病变严重肠壁可有出血,虫体附着在宿主的肠壁,摄取肠道营养物质,并遮盖肠壁黏膜,妨碍肠道的吸收和消化,可致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营养不良,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可引起宿主病态反应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变严重程度多与寄生虫宿主体内虫数有关,一般为数条至数十条,个别严重者可达数百条,甚至千条,大多虫体可成团堵塞肠壁形成肠梗阻。
为了防止本病的传播,首先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要吃煮熟的水菱,孛荠等,或生吃前多用水冲洗并用刀削去其皮壳.同时要作好粪便管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得用作种植水生植物池塘和水田的肥料。对猪的饲料也要适当处理,防止猪受感染;禁止在种有水生植物的池边,田边放猪。
变态反应,肠梗阻 ,粒细胞浸润,肺部,肠道细菌感染等。
潜伏期1~3个月,轻度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中,重度者可出现食欲缺乏,腹痛 ,间歇性腹泻 (多为消化不良粪便),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腹痛常位于上腹部与右季肋下部,少数在脐周,发生于早晨空腹或饭后,以腹痛为主,偶有剧痛与绞痛,患者常有肠鸣 音亢进,肠蠕动增强,肠胀气 ,不少患者有自动排虫或吐虫史,儿童常有神经症状如夜间睡眠不好,磨牙,抽搐 等,少数患者因长期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可产生水肿和腹水 ,重度晚期患者可发生衰竭,虚脱或继发肺部,肠道细菌感染,造成死亡,偶有虫体集结成团导致肠梗阻者。
凡在姜片虫病流行区,有生食水生植物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者,均应考虑本病,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检出姜片虫卵,一次粪便3张涂片多可获阳性结果,虫卵少者可用甲醛-乙醚法浓缩集卵,以提高检出率。
各种虫卵浓缩法可提高检出率,但诊断为姜片虫病还需考虑寄生的虫数和临床表现,前者可用计卵法得到粗略的印象,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常轻度下降,白细胞计数稍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至 10%~20%,偶达40%,粪便隐血试验偶呈阳性反应,取粪便用直接涂片 法或沉淀集卵法可找到姜片虫卵,前者对轻度感染者易漏诊,后者可提高检出率,亦可采用定量透明法(即改良加藤涂片法),即可定性又可作虫卵计数。
X线检查可见骨骼生长迟缓,或成侏儒症。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蛔虫病 相鉴别,姜片虫卵应与肝片吸虫卵,棘隙吸虫卵鉴别。
就诊科室:寄生虫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5-7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吡喹酮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姜片虫病中医治疗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l.驱虫选用下列处方:
(1)槟榔30克,打碎后用清水 500毫升浸 1夜,浓煎1小时,早晨空腹1次服下,连服2~3天。
(2)槟榔10克,黑、白五各15克,研为细末,分两包,空腹糖水冲服,连服3~5天。
(3)槟榔30克(打碎)、榧子肉30克(打碎),生大黄6克(后下),广木香4.5克冰煎服,连服2~3天。
2.调理:
(1)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化湿理气,适用于本病轻症驱虫后调理。若纳呆食少,加神曲1。克、谷麦芽各10克;大便推,加山药10克、扁豆衣 6克;盗汗者,加龙骨30克(先煎人浮小麦30克。
处方举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山药10克、扁豆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红枣5枚、神曲10克 、甘草6克。
(2)八珍汤加减,补益气血,适用于本病重症驱虫后调理。若乏力形瘦,加黄芪10克、莲子肉10克;
贫血,加制首乌10克、红枣5枚;浮肿,加泽泻10克、苡仁10克。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当归10克、 制首乌10克、 熟地10克、白芍10克、 红枣5枚 、甘草6克。
姜片虫病西医治疗方法
一、对姜片虫重症患者先进行积极的支持疗法,改善营养和纠正贫血,体力和精神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酌情驱虫,驱虫药的剂量也不宜过大。
1、硫双二氯酚
【功效主治】
本品对肺吸虫囊蚴有明显杀灭作用临床用于肺吸虫病牛肉条虫病、姜片虫病。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每千克体重50~60mg(成人与小儿同)。
对肺吸虫病及华支睾吸虫病,可将全日量分3次服,隔日服药,疗程总量30~45g。对姜片虫病,可于睡前空腹将2~3g药物1次服完。
对牛肉条虫病,可将总量(每千克体重50mg)分2次服,间隔半小时,服完第2次药后,3~4小时服泻药。
2、呋喃丙胺
【功效主治】
本品为我国首创的非锑剂内服抗血吸虫病药物。内服后主要由小肠吸收,其作用机制是对血吸虫糖代谢有明显影响,通过糖酵解的抑制,阻断虫体能源供应,使虫体麻痹,起到了直接杀虫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血吸虫、姜片虫和华支睾吸虫病。
【用法用量】
(1) 驱血吸虫 每次20mg/kg,3次/日,连服14~20日。
(2)驱姜片虫 1g~2g/日,分2次服,连服2日。
3、吡喹酮
【功效主治】
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
【不良反应】
(1)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昏、头痛、恶心、腹痛、腹泻、乏力、四肢酸痛等,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治疗,不需处理。
(2)少数病例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显示T波改变和期外收缩,偶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
(3)少数病例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
(4)偶可诱发精神失常或出现消化道出血。
4、噻苯咪唑
【功效主治】
本品是一广谱驱肠虫药,对蛔、钩、鞭、蛲、粪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均有驱除作用;以驱蛲虫效果最佳;亦是粪圆线虫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粪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以及皮肤和内脏蠕虫蚴(幼虫阶段)移行症。
【用法用量】
(1)治疗粪圆线虫、蛲虫感染,每次25mg/kg,2次/日,连服2~3日。重症感染连服5日。
(2)治疗旋毛虫感染,疗程为5~7日。用法用量同上。
(3)治疗蠕虫蚴移行症,疗程为7~10日。用法用量亦同上。
5、槟榔
此药是祖国医学中最早用来治疗姜片虫的药物之一。槟榔中含有槟榔素,能够麻痹姜片虫体的神经系统,增进人的肠道蠕动,因此,有驱姜片虫的作用。槟榔治疗姜片虫的方法有多种。其使用方法,西医常用的是:槟榔成人用量为50g,加水300ml,煎煮1个小时,浓缩到100ml,晨空腹服1次或分2次服用。儿童每年龄组(每岁)每次服2~3g,每次总量不超过30g,加水煎服,连服3天。姜片虫病用槟榔治疗的方剂、剂量等项,见本文中药治疗项目。
为了防止本病的传播,首先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要吃煮熟的水菱、孛荠等,或生吃前多用水冲洗并用刀削去其皮壳。同时要作好粪便管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不得用作种植水生植物池塘和水田的肥料。对猪的饲料也要适当处理,防止猪受感染。
禁止在种有水生植物的池边、田边放猪。姜片虫病流行地区应建立无害化粪池,推广沼气池,粪尿密封贮存等,此法一般18天可杀灭姜片虫卵。粪便中加1:1000的生石灰,3小时后可杀灭虫卵。
应禁止在水源附近如江河湖泊、水库中洗刷粪具,更不要把粪便倒入江河湖泊、水库中,这是防止虫卵入水的有效措施。
姜片虫是病从口入,主要和生食菱角有关,预防姜片虫感染,关键在于不要吃生菱角。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避免辛辣刺激以及油腻食物。如番茄、胡萝卜、大白菜、冬瓜等食物可以多次点;同时可以适当的加强营养,多吃点豆浆、鱼类等。
鸡腿
腰果
南瓜子仁
莲子
鸭血(白鸭)
赤小豆
白扁豆
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