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
科室分类
丹毒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败血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阿奇霉素片 司帕沙星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感染(35%):

本病是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而致,其诱发因素主要有皮肤或黏膜擦伤或其他轻微外伤,也可由血行感染引起,常继发于鼻炎,口腔黏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接种,放射性损伤及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抓及轻微外伤均可诱发,尤以不清洁的伤口更易感染,有些伤口可小至不易被发现,如面部丹毒可由鼻腔内被抓破的小伤口引起,复发性丹毒系由于细菌潜伏于淋巴管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复发。

免疫功能降低(25%):

本病多在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发生,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γ球蛋白血症以及酗酒者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诱因,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其他因素(25%):

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预防

积极预防和治疗足癣,预防小腿丹毒,避免和纠正挖鼻的习惯,以预防面部丹毒。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嘱患者勿挖鼻。

并发症
败血症

本病一般可自愈,较少并发其他疾病,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 及败血症 等并发症。

症状
丹毒样外观 败血症 腹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 丹毒 低热 恶心 恶寒 高热

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 ,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 ,发热,头痛 ,恶心 ,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 ,潜伏期一般为2~5天。

皮疹初起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 灼热有光泽,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后皮损向外扩延,中央红色消退为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触痛明显,皮损部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 的水疱或大疱时称水疱或大疱性丹毒(erysipelas vesiculosum or erysipelas bullosum),症状极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erysipelas gangrenosum),此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多由脐部或生殖器部开始,后迅速扩延,病情凶险,易引起败血症 和腹膜炎 甚至死亡。

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称慢性复发性丹毒,局部往往继发淋巴性水肿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肿大 ,全年均可发病,但常见于春,秋两季。

1.主要依据发病急剧,局部红肿,境界清楚,伴有高热 及疼痛等,较易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本病多因血热 内蕴,火毒侵犯肌肤,或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为湿热。

(2)辨证分型:风热毒蕴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剧烈,边界清楚,恶寒伴高热,头痛,口干 渴,心烦急,尿赤 短,便干燥,舌质红,苔黄或厚,脉浮数,

(3)湿热感毒证: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边界尚清,表面可有水疱,血疱 ,伴恶寒,低热 ,渴不欲饮,食欲不振 ,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

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链球菌溶血素增多。

组织病理:真皮高度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肿胀,中,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管腔为纤维蛋白栓塞,真皮及扩张的淋巴管中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可见链球菌,水肿剧烈者可见表皮内水肿或大疱。

诊断鉴别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 ,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等病鉴别。

1.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 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 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 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癣菌疹 发于小腿部的癣菌疹,常呈红斑样,水肿不明显,足癣症状减轻或治愈后症状即随之消失。

6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猪丹毒杆菌培养及接种试验阳性。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阿奇霉素片 司帕沙星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1.全身治疗 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  

3.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  

对慢性复发性足癣及以下肢静脉曲张为其病因者,氦氖激光、紫外线及浅层X线照射治疗有效,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  

(二)预后  

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护理
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柳叶枣汤(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配方】 嫩柳叶50g,大枣100g,白糖250g。

【制作】 将嫩柳叶洗净,剁烂,装入洁净纱布袋内备用;再将大枣同柳叶包一同故人沙锅内,加清水500mL,浸泡30分钟,置武火上烧沸,改文火煮至枣烂时,再加人500m1清水煎煮.直至所余煎汁为500m1左右时,熄火待凉,弃渣,用细箩把煎汁虑净,取汁加入白糖煮沸,待晾温,装入已消毒瓶内,密封待用。

【用法】 每次服25—50ml。

1、宜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品。 2、宜吃有清热作用的食物。 3、宜吃富含蛋白质食物。

核桃

豆浆

白扁豆

鳕鱼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油腻烧烤类食物。 3、忌食温热类食物。

啤酒

白酒

赤小豆

白扁豆

1、宜吃蔬菜水果等清淡食品。 2、宜吃有清热作用的食物。 3、宜吃富含蛋白质食物。

红枣山药粥

桃仁红枣粥

枣桃粥

小米红枣粥

荞麦粥

杂粮粥

蔬菜杂烩粥

小麦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