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异感症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咽部的异常感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粘着感、烧灼感,蚁行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还有部分病人有颈部不适感,紧迫感、自觉呼吸不畅以及咽喉部有物上下移动不定的感觉。患咽异感症者女性居多,精神类型多较敏感、多疑或抑郁。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抑郁症 慢性咽炎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3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1.茎突过长症,颈椎病,颈动脉炎等。
2.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使咽部末梢循环发生病理变化,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咽异感症状。
3.神经肌肉痉挛疾病:如咽肌痉挛,食管肌痉挛,贲门痉挛等可诱致咽异常感觉。
4.返流性食管炎及胃病:在咽部产生一种反射击性堵塞或紧迫感。
5.扁桃体结石,角化症,悬壅垂过长,舌扁桃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环杓关节炎等。
6.咽,喉,食管,贲门部癌肿早期。
7.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重症肌无力,皮肌炎等。
咽神经官能症,癔病,疑癌症,焦虑状态,精神分裂症等全身精神疾病,对咽异感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1)细心开导,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
部分病人有颈部不适感,紧迫感,自觉呼吸不畅以及咽喉部有物上下移动不定的感觉。
自觉咽喉部有堵塞感,颈部发紧,贴叶或痰粘着感,或呈小球样“团块”在咽部上下活动,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进食无防碍,本症体征不显。
详细询问病史,依据病史,症状,检查的全部资料加以分析,对每个病例都应进行详细认真检查,特别注意鼻咽,喉咽部等细微病变,咽部及颈部触诊,有无肿大淋巴结,畸珙,茎突过长,必要时可用X线检查茎突,颈椎的情况,食管钡剂X检查或食管镜检查,排除隐蔽在咽部,颈部,上呼吸道,上消化道等部位器质性病变后,特别应注意排除恶性肿瘤。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咽部异物 或慢性咽炎 相鉴别。慢性单纯性咽炎又称慢性咽炎,较多见。病变主要在黏膜层,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其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也可见白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液分泌增多。多见成年人,病程长,易复发。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内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0-3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感冒清热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1000元)
只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如茎突过长、舌扁桃体肥大、环咽肌失弛缓症等经治疗后,咽异感症绝大多数可以消失。病因不明者,采取对症治疗,如戒除烟酒,服用镇静剂。对于认真检查后,确无器质性病变,则给予精神治疗,颈前封闭、暗示治疗及耐心解释等。
中医中药:非器质性咽异感症中医名为梅核气,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而咽喉不利,可选用:
1.舒肝理肺,开郁化痰法:三花汤或逍遥散加减。
玫瑰花9克,白梅花9克,佛手花9克,桔络9克,金柑皮9克,茯神9克,每日一剂。
制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苏叶9克,每日一剂。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牛膝9克,每日一剂。
2.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法:半夏厚朴汤。
3.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法:血府逐淤汤。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芝麻
核桃
白果(鲜)
青豆
鹿肉
鸡肝
杏仁
虾皮
小白菜馅包子
白菜包子
牛奶菠菜粥
菠菜拌豆芽
腰果西兰花
素炒西兰花
木瓜蛋奶汁
木瓜鲜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