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现丝虫病(filariasis perstans)系由常现丝虫寄生于体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肠系膜、肾周围或腹膜后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43%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寄生虫传播
并发症:关节炎 心包炎 心力衰竭
就诊科室:寄生虫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盐酸左旋咪唑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一)发病原因
雌虫长,宽为(70~80)mm×120μm,雄虫长,宽为45mm×60μm,微丝蚴长,宽为200μm×4μm,无鞘膜,无规则的周期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与罗阿丝虫病相似。
1.普查普治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2.防蚊灭蚊;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工作中应注意:①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现病人,及时治疗直至转阴。②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可并发关节炎,心包炎,严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
常现丝虫病可长期寄生而不产生症状,但有些病例可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 ,与罗阿丝虫卡拉巴肿相似,有头痛 ,关节痛,神经精神症状,肝脾肿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包炎 ,甚至心力衰竭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可找到微丝蚴。
诊断有赖于血液内找到微丝蚴。
应与盘尾丝虫病 ,欧氏丝虫病相鉴别。
就诊科室:寄生虫 感染中心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阿苯达唑片 盐酸左旋咪唑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一)治疗
甲苯达唑疗效较好,100mg/次,2次/d,连服30天,乙胺嗪单一疗程效果欠佳,常需几个疗程,剂量为5~6mg/(kg·d),2~3周为1个疗程。
(二)预后
预后与阿罗丝虫病,但不累及视神经。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鸡蛋黄
鸡蛋
黑芝麻
白果(鲜)
鹿肉
鸡肝
杏仁
虾皮
白菜肉末粥
白菜清汤
鲜香白菜羹
玉米粉燕麦粥
燕麦粳米粥
小米素羹
小米枣仁粥
百合绿豆沙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