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50岁以上患病概率0.06%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便血 贫血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可尽量减少环境及饮食因素的刺激。
此病可能是家族遗传或者炎性增生,再加上其他环境及饮食的等相关因素所引起。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可尽量减少环境及饮食因素的刺激。
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 或贫血 。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
诊断: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 ,腹泻 ,便秘 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 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鉴别诊断:
与腺瘤样息肉,乳头状腺瘤 ,黑斑息肉病,炎性息肉等相鉴别。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患者应吃些中碱性食品:萝卜干、香蕉、橘子、番瓜、草莓、大豆、红萝卜、蕃茄、 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弱碱性食品:苹果、甘蓝菜、 洋葱、红豆、萝卜、豆腐等。强碱性食品:茶叶、海带芽、恰玛古、葡萄、海带,柠檬等。
鹿肉
栗子(熟)
葵花子仁
白果(干)
鸡心
鸡腿
鸡肝
大豆
豆腐皮粥
鲜菇烧豆腐
番茄橘子汁
花生萝卜干
拌萝卜干
草莓果汁
草莓菠菜汁
素炒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