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跖骨内收畸形(congenital metatarsus adductus)表现为前足在附中关节处的内翻与内收,畸形完全在踝关节前方,而足跟与小腿仍保持正常关系。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 见于幼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足外翻
就诊科室:骨科 矫形骨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多为遗传因素引起亦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所引起畸形在出生时不一定明显Kite报道仅1/3在出生时被发现余在生后平均2.8个月方被确诊先天性跖内翻畸形也可伴随其他先天性畸形发生。
(一)发病原因
多为遗传因素引起,亦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所引起,畸形在出生时不一定明显,Kite报道仅1/3在出生时被发现,余在生后平均2.8个月方被确诊,先天性跖内翻畸形也可伴随其他先天性畸形发生。
(二)发病机制
无相关资料。
无相关资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足外翻。
1.第一型: 最常见,前足内收,内翻,旋后,纵弓较高,足外缘凸出,内缘凹陷,足跟中立位或略外翻,趾与第2趾间隙加宽,趾单独活动度较大,提示有返祖现象。
2.第二型: 是经保守治疗后的畸形足,部分畸形已被矫正,但残留一些前足在跗中关节处的内翻与内收。
3.第三型: 主要表现为前足外翻 ,旋后,跖骨内翻,及伴有固定的跟外翻畸形,多有遗传因素。
X线正位片能显示跖骨内收畸形。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片即能确诊。
就诊科室:骨科 矫形骨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1.治疗原则: 对第一型患儿首选手法矫正,一般疗效较好,无效时再选择手术治疗。手法矫正时医师一手拇指推骰骨向内,另一手持前足外展、外翻,然后穿矫形鞋即可;对较重者可辅以石膏或支具治疗。对第二型和第三型采用非手术疗法难以见效,需手术松解软组织才能矫正畸形,对畸形严重的较大儿童需行截骨矫正术。
2.手术治疗方法
(1)软组织手术:
①Thomson手术:在足内侧做一个纵形切口,自跖骨中部至第1跖趾关节间,暴露展肌,自其在近节趾骨基底及短屈肌的止点,直至其在跟骨及跖腱膜的起点,彻底切除。观察短屈肌的内侧头,若其对第1跖趾关节有外展作用,也要完全切除。如果收肌能牵拉趾外展,则同时切断。
②Heyman手术:在足背跖趾关节的近侧做一个弧形切口,弧形凸向远端。游离出长伸肌腱及趾伸肌腱,并向两侧牵开。在第1跖骨基底处做“U”形切口,将第1跖骨基底部完全游离,同法游离出其他跖骨基底。将跖骨位置矫正后,用克氏针固定第1跖骨至内侧楔骨、第5跖骨至骰骨,缝合切口。术后用长腿石膏固定前足于外展25°~30°位。术后2周肿胀消退后更换石膏,注意塑形。若仍有残留畸形,可在麻醉下矫正。石膏固定不少于3个月。
(2)截骨手术:Peabody主张切除中间三个跖骨的基底部、第5跖骨基底部施行截骨术,对第1跖骨楔状骨有半脱位者,予以复位,以恢复其活动度,矫正胫前肌不正常的抵止点。Lange主张对较小儿童采用第1跖楔关节囊切开术,切断外展肌,逐渐用石膏矫正畸形;对较大儿童,在第1、2、3、4四个跖骨基底进行截骨术。
长期坚持矫正康复治疗。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
鸡蛋
鸽蛋
鹌鹑蛋
芝麻
啤酒
红葡萄酒
白酒
鸭血(白鸭)
香菇扒小白菜
油菜海米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