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 >>
科室分类
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较好。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接触传播

并发症:柯萨奇病毒感染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小儿感染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阿昔洛韦片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加强管理和检疫,此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当有疑似口蹄疫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同时严格实施局部封锁,隔离,消毒和治疗综合措施。

病因

细菌感染(45%):

病畜经损伤皮肤和消化道黏膜感染人体繁殖并扩散附近细胞,在皮肤上形成水疱,然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和皮肤,器官组织病变和相应症状,胃和大小肠黏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疾病因素(35%):

部分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预防

加强管理和检疫,此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当有疑似口蹄疫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同时严格实施局部封锁,隔离,消毒和治疗综合措施,凡与病畜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应注意。

并发症
柯萨奇病毒感染

本病由于皮肤损伤,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症状
疱疹 恶心 疲乏 眩晕 低血压 高热 充血 腹泻 淋巴结肿大

 各种动物感染本病的潜伏期不完全一样。牛的潜伏期为2~4天,最长达1周;猪的潜伏期为1~2天;羊的潜伏期为7天左右。

1.潜伏期:人的潜伏期为2~6天,人体发病过程和易感动物十分相似,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手足部位的皮肤亦出现水疱。

2.前驱期:病状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疲乏、伴有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常为轻微头痛、不适及发热。

3.发疹期:病毒侵入处出现原发疱疹,体温可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可至低血压、心肌炎等。在指端皮褶和指掌面有蜇刺感和烧灼感,发生水疱的先兆为指掌部。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发生水疱,口腔内形成的水疱则凸出而饱满,周围有充血区,初发时水疱液澄清而呈微黄色,原发性水疱消退后5天内还会出现继发性水疱。足部、掌跖部,因皮肤较厚,发生的水疱平坦。口腔水疱影响饮食吞咽。

4.恢复期:高热数天后进入此期多数患者如能及时对症治疗,常可在2周内完全康复,无后遗症,婴幼儿和体弱儿童和老年患者,可有严重的呕吐、腹泻、心肌炎、循环紊乱和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招致严重的后果。

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

2.血清学试验:ELISA是目前检测FMDV感染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与补结试验,中和试验 及间接血凝抑制,免疫扩散沉淀试验相比较,具有灵敏,快速,价廉等优点。

3.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是最常用的特异性核酸诊断方法,其他如核酸杂交,DNA重组技术,核酸序列分析,核苷酸指纹分析等,对该病有诊断和科研价值。

诊断鉴别

应注意与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的水疱作鉴别诊断。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患者可有明显的发热以及心肌酶谱的损害,查CK-MB以及肌钙蛋白T均增高,病毒核酸PCR检查可见阳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是引起片状水泡,可伴有疼痛,一般病史在7天可自愈。

治疗

就诊科室:小儿感染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阿昔洛韦片 盐酸伐昔洛韦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降温、给予营养制剂,口腔局部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糜烂面可涂1%~2%明矾或碘酊甘油(碘7g、碘化钾5g、乙醇100ml、溶合后加入甘油10ml)或口腔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高锰酸钾溶液漱口。手、足患部涂以各种抗生素软膏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治疗水疱烂斑效果较好,可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二)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

护理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3.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4.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饮食保健

食用清淡性凉利湿之物,慎用辛辣、油腻之品。谷类大多甘平或偏凉,一般均可食用;其中,薏苡仁清热利湿,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毒,煮粥或煮汤饮用均可,攻邪而不伤正,补益而不恋邪。鱼虾性发,均不宜食用。
蔬菜水果除韭、葱、辣椒等性热之品外,一般均可食用;其中,马齿觅、芹菜、慈姑、鲜藕等尤长于清热解毒凉血。热重伤津者,宜选用西瓜、梨、丝瓜、冬瓜、番茄等,或生食或挤汁,或煮汤代茶饮。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DHA含量高的食物。

薇菜

芝麻

核桃

黑豆

1.忌吃含有酒精的食物; 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3.忌吃霉变的食物。

干腌菜

蜂蜜

啤酒

白酒

1.宜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DHA含量高的食物。

什菜面

青菜饭

菠菜双蛋羹

海带果菜汁

雪菜鸡丝面

白菜虾仁面汤

雪菜牛肉粥

冬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