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炎指纵隔内的细菌感染,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纵隔炎多形成脓肿,病情严重,慢性纵隔炎多为肉芽肿样,常由原发肺结核或组织胞质菌病感染所致,起病缓慢,常无症状,在X线检查时发现,少数患者也可由于病变引起阻塞或压迫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3%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脓胸 气胸
就诊科室:胸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3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5000——30000元)
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多的活动,避免情绪变化大的情况。
(一)发病原因
急性纵隔炎系指外伤,手术和感染引起的急性纵隔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临床上较少见,多为继发性,常见的病因是贯通性胸部外伤,食管或气管破裂,咽下异物造成食管穿孔,食管手术后吻合口瘘,食管镜检查时外伤穿孔和食管癌溃疡外穿等,还可能为自发性的,常在呕吐时发生,偶因邻近组织如食管后腔,肺,胸膜腔,淋巴结,心包膜等的感染灶的直接蔓延而引起。
(二)发病机制
纵隔有脂肪,丰富的淋巴和疏松的结缔组织,遭受感染后,极易扩散,食管穿孔引起的纵隔炎常并发胸腔积液,以左侧为多见,并迅速发展成脓胸,若同时有空气进入纵隔可并发纵隔气肿或脓气胸,纵隔脓肿亦可能直接破入食管,支气管或胸膜腔。
1.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谨防菌群失调。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脉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2.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
3.贯通性胸部外伤者,应强调及时诊断、积极抢救、防止急性纵隔炎发生。
可并发脓胸和脓气胸 。
起病有高热 ,寒战 等毒血症 状,常伴吞咽困难 ,胸骨后疼痛 ,并向颈部放射或引起耳痛 ,若脓肿 形成压迫气管可产生高音调性质的咳嗽 ,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 和发绀 ,严重时出现休克 可危及生命,体检胸骨有触痛,纵隔浊音界扩大 ,颈部肿胀和扪及皮下气肿 。
发生于外伤,手术后的急性纵隔炎,诊断并不困难,有吞咽异物,颈部感染,败血症 等病史也可以从而想到本病的可能。
周围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X线表现为两侧纵隔阴影增宽,以上纵隔为明显,由于炎症累及周围胸膜致使两侧轮廓较模糊,侧位胸片胸骨后密度增加,气管,主动脉弓的轮廓模糊,形成脓肿,可于纵隔的一侧或双侧见突出的脓肿阴影,气管,食管受压移位,亦可出现纵隔气肿,脓肿和液平,胸腔液气胸等征象,食管碘油或有机碘液造影可证实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支气管瘘或食管胸膜瘘。
除病史外,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但由于纵隔炎系感染全过程的一部分,而且单纯纵隔炎在X线胸片上,除可能有纵隔阴影增宽,纵隔气肿 外并无特殊表现,因此临床上看到的更多是局限性纵隔脓肿 ,或后纵隔在侧位胸片上有气液面,脓气胸 等表现,有时确诊也不容易,X线检查时后前位和侧位胸片很重要,一般床边摄影由于投照条件关系观察不清晰,为了诊断方便最好摄半坐位后前位胸片和侧位胸片,如怀疑食管或气管破裂,可行40%无菌碘油造影,避免用钡剂,以免长期存留,对组织起刺激作用。
就诊科室:胸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30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5000——30000元)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为:清除病因,尽快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急性纵隔炎的处理,主要是处理发生原因,如因误吞枣核、菱角等异物引起的,须取出异物并同时引流,方能控制感染。如异物已进入胸腔内,或形成一侧脓胸则须开胸取出异物同时引流。如系贯通性外伤或手术后引起的,则须根据伤情、病情进行具体处理。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输血、输液防治休克。支持营养、吸O2、物理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全身消耗,均为重要措施。若为食管穿孔必须禁食,为了维持营养,可行胃或空肠造瘘术,胃肠道营养或锁骨下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营养。
(二)预后
急性感染性病变,已迅速发展为纵隔脓肿,临床表现急重凶险,病死率高。
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避免抽烟喝酒,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样的话有助于身体能量的恢复和炎症的控制。
如果有外伤的话是需要积极的做好救治治疗和控制好局部的情况。
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多的活动,避免情绪变化大的情况。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鸡蛋
芝麻
南瓜子仁
核桃
黄酒
白酒
咸鸭蛋
花生仁(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