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是一种常发生于初产妇妊娠末期的剧烈瘙痒性皮肤病。是怀孕期间常见的皮肤疾患,发病率大约是1/200。典型特点是红色,瘙痒性包块在腹部沿张力线分布,通常在怀孕中后期。在产后几周内自然缓解,不会影响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初产妇常见,之后罕见。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52%
易感人群: 初产妇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疱疹样天疱疮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西替利嗪片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10000元)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发病原因
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本病的皮肤损害,临床及组织学均类似于荨麻疹和多形红斑样反应,可能是与孕妇对不明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相关,首先出现在腹部,一般在脐周围,以后扩散至大腿和肢体末端,常发生在妊娠晚期,这与腹部过度膨胀(胎儿体重增长过快或多胎妊娠)触发皮肤发生改变可能有关。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无特异性,病损部位表皮及真皮上部水肿,浅表性血管周围轻度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有少量嗜酸粒细胞,虽可见白细胞碎裂,但无真正血管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皮有灶状海绵形成及角化不全,海绵形成性水疱,也有些病例无明显病理改变。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护,减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伤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本病少有孕妇及胎儿合并症。有些病例表皮有灶状海绵形成及角化不全、海绵形成性水疱,也有些病例无明显病理改变。
PUPPP最先出现于腹部,通常是在脐周膨胀纹处,但脐部一般不受累,PUPPP初期时表现为许多直径在1~2mm的水肿 性红色丘疹,某些患者还出现丘疱疹 ,仔细检查则可在这些皮损周围发现苍白圈,之后这些皮损可融合成荨麻疹性斑块,并累及腹部大部分皮肤,几天后皮损常波及躯干下部,臀部,大腿及肢端,但乳房及面部极少受累,在皮疹的蔓延过程中常伴有剧烈瘙痒,并影响睡眠,而且还是患者就医的原因,虽然伴有瘙痒,但抓痕并不常见。
包括血尿常规 ,血生化,肝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孕激素 值均在正常范围.皮损 部位及其周围皮肤直接荧光检查IgG,IgM和补体C3均为阴性。
PUPPP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若在妊娠末期初产妇脐周膨胀处出现剧烈瘙痒的丘疹及斑块,并累及躯干,臀部及大腿,即可确诊。
应与妊娠丘疹性皮炎相鉴别,后者皮损 特点为小丘疹,无风团性斑块,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雌三醇值降低,此外,还应与妊娠疱疹 早期皮损有风团性丘疹相鉴别,后者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补体C3沿基膜带呈线状沉积,而本病皮肤未发现有免疫球蛋白或补体C3沉积。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7-10天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西替利嗪片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10000元)
(一)治疗
缓解瘙痒,延缓疾病进展,促进皮疹消退。开始治疗时,一般局部外用氟轻松(肤轻松),曲安奈德(曲安缩松)等,5~6次/d,皮疹开始消退后换用其他弱效糖皮质激素霜、炉甘石洗剂、内服抗组胺药,必要时口服泼尼松。
(二)预后
由于大多数PUPPP患者积极就医以减轻瘙痒症状,所以目前对PUPPP的自然病程知之甚少。PUPPP经适当治疗后,症状多在几天内得到缓解,产后完全消失。与妊娠疱疹不同,PUPPP在产后无复发倾向,在下次妊娠或口服避孕药后也不会再发。更为重要的是,PUPPP并不增加胎儿死亡率及发病率。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需丘疹及斑块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芝麻
南瓜子仁
核桃
绿豆
黄酒
白酒
咸鸭蛋
花生仁(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