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腹膜后出血(spontaneous retroperitoneal hemorrhage)非常罕见,最早见于Barber(1909)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与腹腔内出血同时存在,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需详细追踪病史。腹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如血液穿破后腹膜流入腹腔内,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此时可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休克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低盐饮食。
(一)发病原因
自发性腹膜后出血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高血压与血管硬化 据文献报道,有38%~50%的病人伴有高血压病,故有些学者认为高血压与血管硬化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2.血管先天性畸形或发育缺陷 腹膜后任何部位的血管,可能有先天性畸形或发育缺陷,在外界或内在因素影响下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
3.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自发性腹膜后血肿,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有关。
4.血友病 血友病病人轻微外伤即可引起出血与血肿,偶见血友病患者因举重物或用力屏气而诱发腹膜后出血者。
5.出血倾向与肾功能衰竭 有文献报道,当肾功能衰竭施行血液透析时,可发生自发性腹膜后血肿;亦有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生尿毒症时并发大出血的报告。
6.抗凝治疗及腹主动脉瘤破裂均可导致腹膜后出血。
7.血管造影导管创伤所致。
去除病因最关键的,如控制高血压、软化血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低盐饮食。及时的检查,发现腹腔内的畸形血管。及时检查内分泌激素水平,孕期的相关检查等。以及及时的发现血友病、肾脏疾病等。注意产褥期的护理,预防血管造影造成的损伤等。
低血容量休克 :血压低,脉搏细弱,四肢潮冷,尿量少。
1.腹痛 腹痛比较模糊,可为全腹痛 或局限于血肿部位的疼痛,腹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 ,呕吐,如血液穿破后腹膜流入腹腔内,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此时可有腹部压痛 ,反跳痛,腹肌紧张 。
2.肠麻痹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肠蠕动减慢 ,肠胀气 ,如血液穿破后腹膜流入腹腔内,可加重肠麻痹。
3.直肠刺激症状 盆腔腹膜后血肿,患者可排便次数增多和里急后重 感。
4.体征 腰部可出现瘀斑 ,侧腹部可饱满,肿胀;触诊全腹或局部有压痛,盆腔腹膜后血肿,直肠指检可以触及肿块;叩诊有时可发现腰部或背部有不随体位而改变位置的浊音区。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1.B超检查 急症腹部B超检查,可显示腹膜后积血,积液情况。
2.CT检查 有助于腹膜后血肿的定位。
3.腹腔穿刺 如无后腹膜破裂,血液不流入腹腔时,腹腔穿刺常为阴性,若腹膜后血肿延伸至腹壁,在右或左下腹部穿刺也可抽出不凝固血液。
1.病史及临床表现 自发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比较困难,凡高血压 与血管硬化 病人,妊娠期或产褥期,血友病病人,肾功能衰竭 或流行性出血热 病例发生尿毒症者,接受抗凝治疗或血管造影检查者出现腹部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等症状体征,并有失血性休克 表现者,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B超,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个月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病人全身情况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各项检查后估计腹膜后出血量少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为宜。具体措施包括: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止血:如应用止血药物;暂停抗凝药物的使用;血友病患者应静脉输给抗血友因子等。
(3)输血、补液,防止出血性休克。
(4)定时检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动态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的改变,动态B超或CT检查腹膜后血肿大小变化等。
2.手术治疗
治疗与观察期间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膜后血肿明显变大,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腹膜后血肿食疗方:
轻证或手术后用药后理气活血的食疗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叶6克、红糖适量,水煎川芎,取滚沸药汁沏茶,并调入红糖,代茶饮。
2)豆鼓黄酒汤:豆鼓15克加水 l小碗,煎煮30分钟,再加入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0分钟,最后加黄酒5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3)葛粉30克,白糖适量。取葛根若干,洗净后粉碎,水洗数次,去渣,沉淀后倒去上面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成细粉,即成葛粉。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鸡蛋
芝麻
南瓜子仁
花生仁(炒)
啤酒
白酒
咸鸭蛋
花生仁(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