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积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又名淤积性湿疹(stasis eczema),静脉曲张性湿疹(vasicose eczema)、重力性湿疹(gravitational eczema)、低张力性皮炎(hypostatic dermatitis),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筋瘤”相类似。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经络阻隔,淤血凝聚,气血不畅;或筋瘤日久,阻塞经络,肌肤失养所致。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4%-0.006%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氟轻松维B6乳膏 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发病原因
真正病因尚不明,发病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长期从事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工作或多次妊娠,盆腔静脉曲张除先天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缺陷外,亦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后的静脉闭塞。
(二)发病机制
有人认为与静脉高压使受累部位发生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短路有关,亦有认为系腓肠肌泵内的静脉流动压力增高,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间隙加宽使纤维蛋白渗入间质,这层纤维蛋白形成毛细血管周围屏障,造成局部皮肤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当静脉曲张后,静脉回流受阻血流变慢和倒流,造成静脉淤血,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蛋白质和红细胞,代谢产物等渗入组织,形成水肿,进而缺氧和营养不良,产生瘙痒或感觉异常,搔抓,摩擦或外伤等刺激即发生本病。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从事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淤积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容易受到刺激,抗生素霜、急救(麻醉)霜、酒精、羊毛脂或其他化学药品都不应使用,因为它们可能加重病情。
若发生外伤或感染则可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 后的静脉闭塞。
除由深部静脉血栓 可呈急性发作外,一般起病缓慢,先开始在小腿下1/3出现轻度水肿 ,休息后可消退,站立或行走时间长即又复出现,渐起红斑或褐红色斑片,有时可呈紫癜 样斑片,呈圆形,约五分币大小,其上轻度糜烂和结痂 等,边界较清楚,自觉瘙痒 ,日久渐皮肤粗糙 ,脱屑,增厚,皲裂,呈苔藓化样损害,甚至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反复发作或加重,以冬季为甚。
检查皮肤损伤部位、形态、大小、面积等。
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病损特点,慢性经过常合并下肢静脉曲张 ,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进行性色素性皮肤病 ,肥厚性扁平苔藓 等相鉴别。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氟轻松维B6乳膏 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一)治疗
1.一般疗法: 注意应尽早治疗,休息时抬高患肢,避免长久站立或重体力劳动。静脉曲张轻者可用弹力绷带包扎,重者可到外科做手术结扎或其他治疗。注意避免用手搔抓,不要受外伤,应经常外用适当药物进行保护和不使加重。
2.全身疗法 :局部有感染应当及早用抗生素控制,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若局部浸润显著,亦可内服活血化淤的中药,如马栗树籽提取物(强力脉痔灵)、痔根断等。
3.局部疗法: 按湿疹局部用药原则处理,若有溃疡伴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百多邦)或外科换药,分泌物多时,可先用0.1%~0.5%依沙吖啶(雷佛奴尔)湿敷,待分泌物减少后再外用药物。
4.中医疗法 :治法:清利湿热,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方药:生黄芪30g、白术10g、赤白芍各15g、当归15g、红花10g、鸡血藤15g、苏木10g、木瓜10g、牛膝10g。也可内服活血消炎丸、连翘败毒丸、大黄虫丸、除湿丸。
(二)预后
日久渐皮肤粗糙,呈苔藓化样损害,甚至因进行性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硬度。反复发作或加重。
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抬高患肢,保持在高于心脏水平,以防止血液淤积在静脉和皮下液体积聚。为防止下肢水肿,可以穿合适的弹力袜,有助于防止严重皮肤损害。通常不需要另外的治疗。
对新近发生的皮炎,可用有安抚作用的敷料,如浸水的纱布垫湿敷减轻症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鸭肉
乌骨鸡
栗子(熟)
核桃
啤酒
白酒
咸鸭蛋
花生仁(炸)
香菇炖甲鱼
牛奶菠菜粥
西式牛奶粥
小米红枣粥
鲜菇小米粥
小米红糖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