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
科室分类
单纯性雀斑样痣

单纯性雀斑样痣(simple lentigo)是一种遗传性色素性皮肤病,白种人发病率较高,亚洲人发病率较低。于接受日晒后开始发病,但也可到7岁才发病。皮损好发于面部、颈部,肩部和手背。临床以散在的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为特征。可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成为某些遗传性综合征的一部分。临床多不需要治疗,冷冻或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色素斑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美容 皮肤美容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3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一)发病原因:病因不清楚,基于该病常与色素性肠道息肉综合征,面正中黑子病相连,推测多半是由于基因突变使神经外胚层发育过程异常所致,另有研究该病病损中存在着黑素细胞功能缺陷或黑素合成异常。

(二)发病机制:光镜下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但通常无灶性增生或成巢分布,黑素细胞内和基底层角蛋白细胞内黑素增多,有时表皮上层亦可见黑素,表皮突轻度至中度延长,真皮上部常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混杂有噬黑素细胞,偶尔在表皮真皮界处可见小的痣细胞巢,兼有雀斑样痣和交界痣的表现。

预防

避免阳光直射,做好防晒措施,饮食清淡。

并发症
色素斑

本病一般无其他并发症,由于黑素细胞内和基底层角蛋白细胞内黑素增多,故可出现持续性的皮肤黑色素沉着,导致皮肤色素斑。但大多经激光治疗或涂擦氢醌霜治疗都能够缓解。其次由于本病是由日光照射损伤导致,强烈的紫外线还可造成皮肤的灼伤、脱皮,应注意区分。

症状
雀斑 面部斑点 黑斑

1.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皮肤黏膜交界处。

2.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略微隆起,浅褐色到深褐色不等,边界清晰,直径通常<5mm,表面光滑,皮纹存在,可单发,也可多发。

3.发病时间:由童年至成年,病变数目可逐渐增多,也可在短期内突然弥散性地大量出现,在Addison病,妊娠及其他MSH水平增高的疾病或情况下,病变颜色可加深,数目亦可明显增多。

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数目增多,表皮突轻度至中度延长。

诊断鉴别

临床上确诊常需病理检查,由于本病可见于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如多发性雀斑样痣综合征,面中部雀斑样痣病,口周雀斑样痣病,LAMB综合征等,因此不能忽视对身体其他部位的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美容 皮肤美容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治疗周期:30天

治愈率:3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影响外观,可通过冷冻或激光治疗,效果较好。

护理

户外活动注意保护面部、颈部、肩部及手背,可以涂擦防晒霜,也可以打遮阳伞,均可减少紫外光对皮肤的刺激,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率。

饮食保健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鸭肉

乌骨鸡

栗子(熟)

核桃

1.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咸鸭蛋

花生仁(炸)

咸鱼

龙虾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 2.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3.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薏苡仁绿豆粥

珍珠米糊

珍珠三鲜汤

五谷糙米粥

竹蔗胡萝卜猪骨汤

胡萝卜番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