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刺人的毒鱼很多,在我国刺人的毒鱼主要是鬼沌和赤箬。人在海水中接触到毒鱼时,则可被其刺伤,毒液由棘刺注入人体,引起疾病,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见于青年男性。被刺后,伤口立即流血,并觉疼痛难忍,可持续数小时,然后伤口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好似蜂窝织炎,治疗应抬高患处,用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0.06g)在伤口近心端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数分钟后缓解。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见于长期下海捕捞作业的人群,发病率约0.5%--1%
易感人群: 主要见于青年男性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律失常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一)发病原因
通常见于海中游泳的人群以及从事海产品捕捞的工作人员,人在海水中接触到毒鱼病不慎被毒鱼刺伤,引发本病。对于海中游泳应尽量在浅水区以及鱼虾活动少的区域,对于海产品捕捞人员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减少毒鱼刺伤风险。
(二)发病机制
人在海水中接触到毒鱼时,则可被其刺伤。毒液由棘刺注入人体,引起疾病。
对下海游泳者及渔民做好宣传,在安全水域游泳,若遇毒鱼切勿用手推移。
由于不同的毒鱼其毒素的作用不一样,故并发症也具有多样性,包括心律失常、头晕、衰弱、呼吸困难、面瘫,偶尔因全身瘫痪致死。故一旦被毒鱼刺伤应及时处理,避免神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毒性反应。处理措施包括立即拔掉毒性刺入物,用口吸入毒液,局部注射胰蛋白酶可以分解毒素,从而减少中毒反应。
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见于青年男性,被刺后,伤口立即流血,并觉疼痛难忍,可持续数小时,然后伤口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好似蜂窝织炎,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局部组织肿胀更显著,变为紫黑色并出现瘀点,常见于手足露出部位,轻者一周可消退,重者可伴发呕吐,腹痛 ,大汗,虚脱 及心律失常 ,甚至出现全身肌肉麻痹 死亡。
夏秋季,人在海水中接触到毒鱼时被其刺伤,被刺后,伤口立即流血,并觉疼痛难忍,可持续数小时,然后伤口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好似蜂窝织炎。
伤口可见活动性流血,并觉疼痛难忍,可持续数小时,然后伤口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好似蜂窝织炎,这是由于毒素侵入组织造成的毒性损伤导致,其次可合并细菌感染造成伤口化脓,应注意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由于毒素对肝肾以及心肌都有损伤作用,故肝肾功、心肌酶谱、肌钙蛋白也必须检查。
组织病理:结节性损害主要表现为以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为主的异物肉芽肿反应,有较多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也可见少数巨噬细胞。其中有新生血管形成。
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是由于毒鱼刺破皮肤直接造成,故本病不需要进行鉴别。对已有皮肤损伤(如感染性皮肤损伤、痈、疖等)的患者在捕鱼过程中,被海水以及污染物浸泡感染可造成伤口疼痛需要和本病相鉴别。后者首先是具有已知的皮肤损伤,而毒鱼刺伤是皮肤原本无损伤,是在捕鱼时被刺破损伤引起,故很容易区别开来。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西医疗法
(一)治疗
治疗应抬高患处,用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0.06g)在伤口近心端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数分钟后缓解。也可用弱碱性液体清洗伤口,并防止继发感染。对重症患者应给予相应内科治疗。
(二)预后
重者可伴发呕吐、腹痛、大汗、虚脱及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全身肌肉麻痹死亡。
中医疗法
治疗应活血化瘀消肿为主,可煎服乳香、没药、当归尾各10g。外敷三七粉。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蜂蜜
鸡蛋
鸭肝
鸡心
啤酒
白酒
松子仁
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