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6%-0.009%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头痛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7天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500元)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一)发病原因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
(二)发病机制
人接触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后,岬毒素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夏夜避免在树下草丛乘凉,当甲虫落到皮肤上,不要直接拍死虫,可将虫拨落于地踩死,室内门窗使用纱门,纱窗,防止甲虫侵入。
反应较重的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 等。
多见于夏季,好发于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甲虫落于人体皮肤后,因拍打虫体立即出现水肿 性红斑,继之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丘疹 ,水疱,脓疱 ,常呈线状排列,长短不一,条状损害外围可有散在分布的丘疹,水疱,自觉瘙痒 ,灼痛。
根据皮肤科检查以及被虫咬过的病史可以诊断:
1.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
2.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时节,发病部位可以诊断。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7天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丹皮酚软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500元)
与一般接触性皮炎相同,收敛,干燥。抗感染,可用达里波液,依沙吖啶(0.05%)冷湿敷,虫爬过的皮肤及早用肥皂水或酒精擦洗,或涂10%~20%稀氨溶液(氨水)。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鸭肝
鸡心
鸡肉
腰果
松子仁
核桃
青豆
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