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 >>
科室分类
股动脉损伤

因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引发的股动脉挫伤、破裂或断裂,可继发股动脉血栓形成,较小的股动脉刺伤可引起假性动脉瘤形成。根据外伤史、骨折类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个别诊断困难者可选择性地采用CTA或动脉造影。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多见于暴力锐器外伤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失血性休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己酮可可碱缓释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本病主要由外伤所致,应避免损伤。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多为股骨骨折刺伤,战时的穿通伤亦可伤之。

(二)发病机制

股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中点下方开始至下方内收肌裂孔处延至腘动脉;在这过程中,股深动脉主干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穿动脉,除战时穿通伤外,平时多因股骨干骨折时锐刺刺伤或其他锐器引起,以股(浅)动脉多见(图1),亦可引起股动脉与股静脉同时受损而引起动静脉瘘;刺伤引起股动脉管壁部分破裂,于后期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是继发性血栓形成,股动脉受阻后侧支循环主要依靠股深动脉所形成的动脉网;因此,在此段或其上方受损,则所引起的肢体坏死率可高达80%。 

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出血严重时,可并发出血性休克 。

症状
休克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动脉出血

1.严重的股动脉开放性损伤可因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此种情况除战伤外主要见于交通事故和锐器伤。

2.闭合性股动脉裂伤如管壁断裂或部分断裂则大腿迅速出现进行性肿胀且可见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后期则无),同时出现患肢发凉、疼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下肢缺血症状。

3.股动脉壁挫伤或内膜撕裂伤可因继发血栓或血管短暂痉挛出现下肢缺血症状。

4.股动脉医源性损伤可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表现为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进行性增大。

5.如合并股静脉损伤,可导致股动静脉瘘,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高,体检时可闻及腹股沟区杂音或震颤。

检查

1.B超

可大致了解股动脉损伤情况、有无继发血栓、假性动脉瘤及有无动静脉瘘;

2.X线

可明确有无股骨骨折;

3.CTA或动脉造影

明确股动脉损伤部位及指导手术治疗。

诊断鉴别

根据外伤史、骨折类型及特点、临床表现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个别诊断困难者可选择性地采用CTA或动脉造影。

治疗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己酮可可碱缓释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因股动脉阻塞后肢体坏死率高,因此要求尽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恢复股动脉的正常血供。

1.开放性股动脉损伤,应在积极维持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出血。

2.根据股动脉损伤程度可行股动脉局部修补、利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行股动脉重建术。

3.如合并股动脉血栓形成,应行股动脉取栓,保证损伤部位远端的血管通畅,合并动静脉瘘可行动静脉瘘结扎术;如伴有股静脉损伤可同时行股静脉修补。

4.急性下肢缺血股动脉开通后可能引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适当应用脱水剂,如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尽早切开减压。

5.如有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可根据情况行压力治疗、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或动脉瘤切除,股动脉重建术。

6.围术期适当给予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护理

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②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患肢(穿刺侧)制动,取伸展位,不屈曲。

饮食保健

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山药面条  

原料:山药粉150克,面粉300克,鸡蛋1只,豆粉2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山药、面粉、豆粉、鸡蛋及清水、食盐适量放入盆内,揉成面团,制成面条。锅内放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放面条、猪油、葱、姜,煮熟后再放味精适量服食。  

丹参麦冬茶  

原料:丹参10g,麦冬10g。  

制法: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  

芦笋冬瓜汤  

原料:芦笋250g,冬瓜300g。  

制法:上2味加入盐,味精等调料一起煮汤后食用。  

饮食原则

1、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橙等。  

2、宜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3、禁酒戒烟。  

4、不吃煎炸食品。  

5、少喝碳酸饮料。

1.宜吃高钙的食物; 2.宜吃优质蛋白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葵花子仁

白果(干)

青豆

绿豆

1.忌吃油腻的食物:如牛油、猪油、肥肉; 2.忌吃刺激的饮料:如白酒、啤酒;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蒜。

啤酒

白酒

鸡肉

鸡肝

1.宜吃高钙的食物; 2.宜吃优质蛋白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