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糖激酶缺乏症(hexokinase deficiency, HKD)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967年,Valentine等最先报道了3例,现已报道12个无亲缘关系家族中的20例患者,其中1例7岁男孩为中国血统。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05%(有家族史,遗传率约20%。无家族使者发病率0.000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内分泌失调
就诊科室:血液科 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愈率:90%(对症治疗,维持血红蛋白稳定则属临床治愈,约90%。)
常用药品: 富马酸亚铁咀嚼片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6000元)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HK为一分子量108kD的单体,是葡萄糖无氧糖酵解途径第1个催化酶,是该途径关键性限速酶之一,HK有4种异构体(Ⅰ,Ⅱ,Ⅲ和Ⅳ),红细胞主要是Ⅰ型HK,它又可分为Ⅰa,Ⅰb和Ⅰc,HKⅠa主要存在于幼红细胞中,成熟红细胞中水平较低,是一种细胞年龄依赖性酶,HKⅠ型存在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K缺乏症患者淋巴细胞HKⅠ型量减少,HKⅢ型代偿性增高,血小板仅只有正常HK活性的20%~35%,凝血酶刺激后,尽管糖酵解受抑制和高密度颗粒分泌受损,但血小板代谢的缺陷无临床意义。
HK Ⅰ型结构基因定位于10p11.2,最近已从一个成人肾DNA文库中分离出了编码人HK的cDNA克隆,HK缺乏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K缺乏症时,葡萄糖代谢中间产物和ATP生成减少,2,3-DPG可能减少或正常。
应注意预防,提倡优生,进行婚前和产前检查。
内分泌症状
约有25%的患者有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大部分患者10岁前就出现轻度贫血 或反复黄疸 ,病情严重的患儿多有脾大 和需进行输血治疗,HK缺乏症患者一般贫血较轻,但临床缺氧症状较明显,Lohr报道一组4例年轻男性,除发现HK缺乏外还有肾脏,骨髓,内分泌及染色体等方面的异常,即Fanconi贫血。
己糖激酶缺乏症的确认有赖于红细胞HK活性分析。
1.外周血
血小板及白细胞均减少。
2.HK活性测定
血小板和白细胞HK活性降低。
3.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自身溶血试验 正常或加葡萄糖和ATP部分纠正后而致增高(Ⅰ型)。
己糖激酶缺乏症的确认有赖于红细胞HK活性分析
就诊科室:血液科 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月
治愈率:90%(对症治疗,维持血红蛋白稳定则属临床治愈,约90%。)
常用药品: 富马酸亚铁咀嚼片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6000元)
(一)治疗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输血或血液置换。
(二)预后
预后一般较差。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葵花子仁
白果(干)
黑豆
赤小豆
干腌菜
鸡肝
腐竹
白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