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孔(dilated pore)1954年由Winer首先报告,好发于颜面,通常单发,呈扩张孔或巨大粉刺状外观,触之无硬结。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手术切除或电灼治疗。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3%-0.006%
易感人群: 好发于成年男性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肿胀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不要抽烟喝酒,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1)不要抽烟喝酒:香烟让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于是干燥、老化都提早报到,脸部线条自然下垂,毛孔撑大。另外,当饮酒过度时,毛孔也随之张开,加上喝酒容易造成身体浮肿,毛孔撑开自然在所难免。
(2不要随意挤压:挤压面疱、粉刺而产生的过度刺激使表皮破裂,一旦伤害到真皮,而其皮肤缺乏再生功能,便难以产生新细胞,就会留下凹凸疤痕,使毛细孔变得粗大。
(3)化妆品要选择适当:涂抹具刺激性之化妆品及长期使用强力杀菌性强力药霜、消炎水,会使毛细孔阻塞更加严重,油脂排泄不出来,如再缺少适当的护理,将会越来越严重,毛细孔也越来越粗大。
由于毛孔扩张可造成皮脂分泌物以及代谢废物粉尘的堆积在毛孔,可造成毛孔的炎性感染,可有红肿、瘙痒等皮肤表现,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
主要见于成年男性患者,好发于颜面,通常单发,呈扩张孔或巨大粉刺状外观,触之无硬结。
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充满角蛋白的囊肿可扩展至皮下脂肪组织,其下方小的皮脂腺分叶和毳毛毛囊,可附着于所衬的表皮上。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一)治疗
手术切除或电灼治疗。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南瓜子仁
葵花子仁
白果(干)
绿豆
鹿肉
鸡肝
杏仁
松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