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
科室分类
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aemia)是在低温条件下,冷球蛋白沉积从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皮肤和全身症状。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5%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内科 免疫科 变态反应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50%

常用药品: 醋酸泼尼松片 曲克芦丁口服溶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有良性促进作用。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冷球蛋白是一种遇冷沉淀,温度升高时可溶解的蛋白质,其可分为3型。

Ⅰ型:为单细胞系型,即单克隆来源的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 和冷凝溶蛋白四种。

Ⅱ型:为混合型,由两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组成,其中之一为单克隆来源。

Ⅲ型:为多克隆原型。

Ⅰ型不抗补体,通常引起大血管损伤,其机制不明,Ⅱ,Ⅲ型均为混合型。

(二)发病机制

抗补体,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及组织损伤,主要导致小血管损伤,异常增加的冷球蛋白按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和特发性,前者无症状,仅于常规检查中发现,后者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预防

本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的作用造成的抗补体激活,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及组织损伤,主要导致小血管损伤。故临床无法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有良性促进作用,同时本病常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治疗,应注意补钙,避免导致无菌性的关节坏死。

并发症

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症状
皮肤瘀点 瘀斑 淋巴结肿大 丘疹 水疱或大疱损害 结节 发绀 腱反射消失 瘙痒 腹痛

皮肤损害最常见为出血性紫癜 ,多起始于下肢,逐渐扩展至股,会阴,臀部,少数扩展至上肢和口腔黏膜,一般不累及面部和躯干部,皮疹特点为丘疹 ,瘀点,瘀斑 ,小结节 ,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溃疡 ,坏疽,自觉瘙痒 或灼热,重者可有疼痛,其次可见寒冷性荨麻疹,雷诺现象,网状青斑 ,肢端血管痉挛,发绀 等,慢性者可见色素沉着,关节痛是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突出症状,常见于手膝关节,肾损害 可表现为急,慢性肾炎,甚至可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衰竭 而死亡,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麻木感,运动障碍,腱反射消失 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少见,其他可见肝脾肿大 ,腹痛 ,心包炎 及全身淋巴结肿大 等。

 

检查

1.冷球蛋白测定: 将病人的血清置于4℃至少12h,个别情况甚至需要1周才能将冷球蛋白沉淀下来,以便检测,正常人<10mg/L,而本病患者常在250mg/L以上。

2.免疫球蛋白测定: IgM常增高,部分IgG和IgA增高。

3.补体测定: Ⅰ型正常,混合型者补体常下降。

4.血液学检查: 血沉常加快,血凝异常,血小板减少。

组织病理:表皮无明显变化,真皮及皮下组织小血管内有嗜酸性无定形均一的蛋白性物质沉着,特征为纤维蛋白样坏死和血管周围固缩的中性多形核粒细胞浸润。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中冷球蛋白显著增高即可诊断本病,应注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或原有伴发疾病好转后,则不易检出冷球蛋白,同时应排除暂时性冷球蛋白增加现象。

鉴别诊断

1.冷凝集素血症: 是由于血清中高效价凝集素受冷后,小血管内发生的自身凝集现象,突出症状为肢端及鼻,耳处发绀现象,伴麻木感和疼痛感,并看见溶血性贫血 和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2.冷纤维蛋白原血症: 其血浆中有冷凝作用的蛋白质,临床表现为荨麻疹 ,肢端麻木和出血等,可为原发或继发于某些恶性疾病。

3.手足发绀症 : 是由于皮肤细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继发性扩张而出现的继发性发绀,多无自发症状。

治疗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内科 免疫科 变态反应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50%

常用药品: 醋酸泼尼松片 曲克芦丁口服溶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治疗原发病,避免寒冷,注意保暖。各种治疗方法均为暂时性对症处理。血浆置换法:以除去免疫球蛋白或免疫复合物,迅速减少循环冷球蛋白来缓解寒冷激发的症状。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控制发热、皮损、关节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剂量应相当泼尼松30~50mg/d。免疫抑制剂:通过对分裂细胞的毒性作用,维持循环冷球蛋白水平,不使其升高。青霉胺:能使免疫球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从而使IgM解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但其临床疗效尚不肯定。干扰素:可用于治疗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中医疗法:  

治法: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方药:温经通络汤加减。  

(二)预后  

常伴发于免疫增生性疾患,感染性疾患等。

护理

1、注意补钙,避免导致无菌性的关节坏死。

2、营养合理:食物应当尽量做到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均衡。

饮食保健

避免寒冷,注意保暖。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高质量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比较适合吃鸡、瘦肉、蛋类、豆制品、小米、玉米、大枣、银耳、百合、栗子、白果等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如白菜、藕、黄瓜、西瓜、苹果、梨等。但进食多少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主食、肉、蛋、蔬菜、汤要注意搭配好,多吃一些水果,不要偏食。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食物。

鸡肉

鸡内金

腰果

莲子

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3.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田螺

螃蟹

蛤蜊

淡菜(鲜)

1.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