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 >>
科室分类
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1%--0.2%(肥胖者中,本病发生率约为0.1%-0.2%)

易感人群: 8~16岁发病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灰指甲  肿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6-12个月

治愈率: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常用药品: 维A酸乳膏 参皇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病因

遗传因素(85%):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但也有单个病例发生,可能为自发突变所致。根据部分病人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低及应用维生素A治疗有效,认为本病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环境因素(15%):

因早期损害在日光暴露部位,皮损日晒后加重,有季节倾向性,夏季加重,冬季改善,故认为日光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皮损也发生于非经常性曝光部位,如口腔黏膜,腹股沟,掌跖和甲床,因这些部位常易遭受物理创伤,故非日光性损伤亦可能为一致病诱因。

发病机制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完全外显率,电镜研究提示原发缺陷在桥粒及张力细丝,有人根据皮损日晒后加重,提出光性损伤亦可能为一致病诱因,还可能与维生素A代谢障碍有关。

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并发症
灰指甲 肿胀

毛囊角化症可并发毛周的感染,由于毛孔被堵塞,故皮脂腺分泌物以及汗液都无法排出,淤积在毛囊内可诱发细菌感染。对于体质低下的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症状
毛孔粗大 瘙痒 鳞屑 丘疹 剧痒 足底脱皮 结痂 脓性分泌物 结节 肺纤维化

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 ,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 ,如将痂剥除,丘疹中央可见漏斗型小凹窝,初起丘疹呈皮肤色,渐增大融合成不规则疣状斑块,色棕黄,污黑或暗褐,常对称发生于面,胸,腹,四肢,骶部,躯干部损害以中线和腹部为多,面部以颞,额,耳和鼻唇沟为多,四肢以屈面为多,位于四肢屈侧,腋下,股内侧等多汗,摩擦处的损害增殖尤其显著,常呈乳头瘤样,有脓性分泌物 ,散发恶臭。

皮损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额,耳,鼻侧,颈,前胸,肩胛间,腋,腹,腹股沟,臀沟,外阴以及四肢屈侧,分布常广泛而对称,但约有10%的病例,损害分布呈带状或线状,局限于身体一侧,头皮损害常覆盖油脂性污痂,一般无脱发 。

约10%的病例可见掌跖呈点状或弥漫性角化过度,手足背部个别的丘疹类似疣状肢端角化 症,消退后可遗留白色斑点。

甲可受累,表现为甲下角质增生,甲板变薄,脆裂,有纵行白色嵴纹或游离缘缺损,有时甲床变色。

本病侵犯黏膜较少,偶于口唇,腭,舌,颊黏膜,阴道,食管,盲肠可见白色光滑的扁平或脐形小丘疹,白色疣状斑片或黏膜白斑 病样损害,偶见肺部损害,主要在肺下叶,X线检查可见结节 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

骨囊肿 ,涎腺结石,智力低下和性功能不全少见。

一般无主观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 ,偶可剧痒 ,损害可局限持续数年不变或进行性泛发全身,紫外线可使皮损加重,因此,本病夏重冬轻,一般健康状况很少受影响,极少数皮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 。

检查

肺部损害,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阴影和弥漫性肺纤维化。本病病理变化并不限于毛囊,无毛部位如掌跖与口腔黏膜也被波及,故而本病并非只是毛囊的疾病,口腔黏膜损害的组织象与皮损 类似,也有陷窝及角化不良,但一般无典型的圆体形成。

组织病理:基本变化为角化不良,特点有:

1.出现圆体,谷粒。

2.基层上方发生棘层松解,形成裂隙或陷窝。

3.有绒毛(单层基底细胞围绕的真皮乳头)小规则地向上突入陷窝。

4.表皮可见乳头瘤伴增生,棘层增厚,角化过度及毛囊口角栓,真皮内有慢性炎症浸润。

圆体见于粒层或角层,其中央为固缩的胞核或角化不良物质(大而圆,呈均匀嗜碱性),周围绕以透亮的晕,晕四周可见嗜碱性角化不良物质如同外壳,谷粒见于角层与陷窝,胞浆极少,外形不清晰,核固缩伸长而常被染成嗜碱性,陷窝是小的裂隙样表皮内水疱,通常位于基层上方,其中棘刺松解细胞过早地发生部分角化。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褐色油腻性结痂 性毛囊性丘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化,阳性家族史,同晒后皮损加重和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虚 蕴湿不化,凝集肌肤所致,自幼发生,炎症不著,多发于皱褶部位,表面结有疣性厚痂,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或沉细 。

辨证:先天不足,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凝集肌肤。

鉴别诊断

轻型病例应和脂溢性皮炎 鉴别,局限型线状损害应和疣 状痣鉴别。

1.尚需和以下疾病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黑棘皮病:表现为柔软的乳头瘤样丘疹,多局限于颈,腋,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常合并内脏癌。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损害为扁平的较大的丘疹,常局限于躯干上部。

(3)疣状角化不良瘤:常为头部或颈部的单个疣状结节。

2.在组织病理上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日光性角化病常有表皮细胞核的间变。

(2)慢性良性家族性天疱疮 :无裂隙,但基底层上可见棘层松解的大疱。

治疗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6-12个月

治愈率: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常用药品: 维A酸乳膏 参皇乳膏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应注意避免烈日暴晒。可试服维生素A,每天10~20万U,至少服2个月,如无效则停用,如疗效佳,则考虑减量维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维生素A过量,尤其是儿童。  

还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光敏现象可试服氯喹。对增殖性有恶臭脓痂的皮疹,应予抗生素治疗。  

皮损可外用角质溶解剂,如维A酸软膏、硫黄水杨酸软膏等,5-氟尿嘧啶软膏有一定帮助。对孤立性斑块损害,可行激光、冷冻、X线照射或外科手术切除。  

中医疗法:宜健脾除湿润肤,可用健脾除湿汤、二妙丸、除湿胃苓汤加减。  

(二)预后  

本病夏重冬轻。一般健康状况很少受影响,极少数皮损可继发鳞状细胞癌。

护理

1、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心烦气躁,尽量心情舒畅,也可以增强抵抗力。

2、得了毛囊角化病的患者也要注意夏季的防晒,不要长时间受到日晒可以防止病情加重,有皮肤损伤的患者更要注意,一些护肤品使用不当会引起病损加重。尽量选择对皮肤刺激小的护肤品。

3、饮食上,患者应该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既可以缓解日晒,维生素A也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

饮食保健

由于毛囊角化症的患者的皮损部位一般会有粗糙干燥的迹象,所以在平时的饮食方面可以通过食用一些维生素a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比如胡萝卜、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此外也可以擦涂一些护肤油脂改善皮肤。

1.宜吃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食物; 2.宜吃具有温经活络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燥性的食物。

薇菜

鸡血

鸡肉

葵花子仁

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 2.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3.忌吃促进血液凝滞的食物。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鸡蛋黄

1.宜吃具有活血散瘀作用的食物; 2.宜吃具有温经活络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燥性的食物。

炒胡萝卜

青胡萝卜排骨汤

奶油胡萝卜

胡萝卜芹菜粥

油菜干丝

香菇油菜

虾仁扒油菜

草菇炒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