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盘瘤(trichodiscoma)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66年由Pinkus证明本病为毛间叶组织多发性错构瘤。多幼年发病,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皮损表现为小的肤色丘疹,好发于面部、头皮,也可发生于躯干上部,丘疹通常多发。当出现多发皮损时,应考虑Birt-Hogg-Dube综合征的可能,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婴幼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皮肤瘙痒症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7周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可能是有家族史,或者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个人抵抗力造成的可能性。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本病属于呈常染色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为毛发结缔组织的皮肤错构瘤性增生,故本病属于良性的皮肤损害,除了局部压迫之外,并无其他并发症。由于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堵塞,故可因引起汗腺以及皮脂腺分泌受阻,在夏季可造成皮肤的剧烈瘙痒。
皮损为数百个扁平或圆屋顶形皮肤色丘疹 ,无自觉症状,常邻近毳毛处,多幼年发病,好发于颜面,躯干和四肢,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
组织病理:表现为含大量血管的基质,其周围为一毛囊,水平切片时实际上为纤维毛囊瘤,因可见到上皮增生成分,因此对本病是否为独立疾病尚有争议。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上方表皮变薄,两侧表皮呈领巾状,肿瘤无包膜,疏松黏液基质中有梭形细胞的增生,较多的薄壁和厚壁血管,可见少量增生的毛囊上皮细胞索。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就诊科室: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7周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本病是良性增生,不需手术治疗。多发皮损可采用电干燥术、CO2激光或皮肤磨削术。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鸡血
鸡肉
葵花子仁
绿豆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鸡蛋黄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罗汉果金银菜柿饼汤
紫菜芙蓉汤
菠菜双蛋羹
什菜面
青菜饭
冬菇椰菜豆腐粉丝汤
菠菜豆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