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脓皮病是一种以穿凿性,化脓性结节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健康的年轻女性。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痤疮 脓肿 皮肤病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200 —— 3000元)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酒渣鼻可能是一个重要先决条件,甚至有人认为本病是酒渣鼻的严重炎症形式,脓液中常可培养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3.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本病因伴有皮肤黏膜的破溃损害,且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其他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面部急性肿胀,形成痛性结节 ,继而形成窦道,窦道口通常流出黄色或绿色黏稠脓液,穿凿性损害和窦道导致线状脓肿 和结痂 ,在正常皮肤和损害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面部,颊部和前额均可受累,此病有时像聚集性痤疮,但没有黑头,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周到数个月,引起瘢痕。
组织病理:毛囊周围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并有部分坏死,毛囊皮脂腺可以受累,显微镜下表现为寻常狼疮。
根据发生在无寻常痤疮的年轻妇女面部的严重炎症性损害可以诊断,但应与聚集性痤疮鉴别,后者有黑头。
与聚集性痤疮 鉴别,后者有黑头。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200 —— 3000元)
(一)治疗
早期热敷,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可口服红霉素,亦可服用异维A酸。
(二)预后
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周到数个月,引起瘢痕。
1.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2.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鸡蛋
鸽蛋
鹌鹑蛋
鸡血
干腌菜
啤酒
白酒
鸡蛋黄
草莓柠檬汁
柠檬泡藕
清蒸甲鱼
枸杞炖甲鱼
红豆莲藕粥
百合雪梨莲藕汤
番茄菠菜汁
菠菜豆腐汤